第三卷 将军百战碎铁衣 第八二章 骂死虞柔(第2/5页)

而洛阳留守樊子盖,也得到消息,正积极防备。

早一日兵临洛阳城下,就能早一日攻下洛阳。杨积善不想在荥阳郡耗费太多时间,于是命郑善愿为荥阳留守,负责夺取管城。他自领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开拔出来,向巩县方向挺进。

原以为,韩世鄂能占据上风。

可当杨积善抵达巩县城下之后,才发现这巩县的问题。

城墙太高,墙壁太厚……如果不动用大型攻城器械,很难对巩县造成致命的伤害。可他实在不想,在这小小县城下,投入太多的力量。杨玄挺在氓南已连战连胜,击溃了隋军。他若是不能尽快解决巩县,岂不是说他比不得杨玄挺?日后在兄长面前,更无法抬起头来做人。

杨积善询问了巩县的情况后,苦笑连连。

“大兄却是大意了……即曾招揽李无敌,为何不趁热打铁,进一步拉拢呢?即便是不能让此人为我们所用,至少也能省却如今的麻烦。法主无能,竟言李无敌不堪大用,以致今日窘况。”

想当初,杨玄感曾试图招揽李言庆,杨积善倒也知道。

不过当时,李言庆以祖父有恙推脱过去。随行前往招揽的李密,并未表露太多意见。后来言庆和郑家决裂,李密言‘半缘君不过小儿,此前靠郑家而得虚名。如今他与郑家决裂,而归昌公已答应投靠将军。此时再去招揽李言庆,又置郑家何地?此子不堪大用,无需用心’。

其实在当时,言庆和郑家决裂后,许多人都认为,言庆失去了一个靠山,难成大器。

一个小儿,一个百年望族。

该如何选择?只怕是一目了然……

不仅仅是李密这么认为,当时杨玄感也这么想。

加之言庆遇刺,杨玄感就不再将他放在心上,转而进一步和郑善愿联系。

杨积善虽写信劝说,却没甚用处。

现在,算不算是遭报应了呢?杨积善心中苦笑,思索着,如何才能兵不刃血的夺取巩县。

他身边自有谋臣,见杨积善沉思,于是站出一人。

“将军可是为咏鹅小儿烦恼?”

杨积善抬头,看清楚说话之人后,微微一笑,“少兄莫非已有对策?”

那人身高七尺八寸,生的仪表不凡,颇有儒雅之气。年纪大约在二十四五的模样,一袭白色长袍,肋下佩戴宝剑,头扎青丝幞头,器宇轩昂。此人名叫虞柔,其父正是隋朝金紫光禄大夫,秘书监虞世基。

说来也奇怪,此次杨玄感起兵,响应者大都是朝中重臣子弟。

比如这虞柔,又比如现在驻守于虎牢关的来护儿之子来渊……父辈在朝中急得宠信,这子侄却跳出来造反。其中种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不过想来,却与那四百年胡祸有关。

胡人无情,父子相残甚多。

子代父,子娶母者,恍若习俗。后肆虐中原四百年,屠戮汉人,使得汉室礼乐,随之崩坏。

汉时,尚有礼义廉耻之说,讲求忠孝仁义。

而四百年胡祸之后,忠孝仁义无踪,礼义廉耻全无。

虞柔丝毫不顾念父子之情,来渊背着老子造反,似乎已习以为常。杨积善见虞柔站出来,颇有些意动。这虞柔是会稽人,思路敏捷,能言善辩,跟随杨积善也有时日,颇得其信赖。

“要取巩县,易如反掌。

那李言庆不过一黄口孺子,即便是聪慧些,文采好些,立过些战功,却又能懂得多少事情?

柔愿以三寸不烂之舌,明日在阵前将其说服。到时候将军可不费一兵一卒,夺取巩县后长驱直入,直抵洛阳。代大将军攻下洛阳,将军就是首功一件。何必为这小小巩县,而愁眉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