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将军百战碎铁衣 第七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3页)

而张须佗,对杨广同样忠心耿耿,直至战死。

也许,正一对君臣的作为,正合了那一句话:君代之以国士,臣以国士而效死命。

如果他二人生活与太平盛世,说不得还会奏出一部君臣佳话。只可惜,张须佗战死,不久后杨广……

言庆实不知该如何评价张须佗,但对此人,却是敬佩不已。

张须佗是一个臣子典范,同时又带着些许理想主义。从他敢开仓放粮的举动,的确是爱民如子,若非杨广同样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君主,张须佗未必能保住性命。但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会让张须佗,尽心竭力的为杨广效命。一个了不起的傻子,一个不知道轻重的战将……

言庆不认为张须佗能当得起‘名将’二字,但他至少,是一位忠心耿耿的猛将。

有他在山东,的确是起到了平定局势的作用。可他平定了山东的局势,却把反贼纷纷赶到了河洛地区。从瓦岗贼连番攻打荥阳的举动来看,张须佗对瓦岗寨,同样制造了足够压力。

※※※

随着辽东战局,出现胶着状态后,言庆的注意力,开始从高句丽方面转移。

时值仲夏,气温陡增。

言庆的伤势渐渐好转起来,不过对外面,他仍宣称其伤势严重,尚需静养,无法下榻行走。

五月初,裴翠云受闺中好友之邀,前往洛阳。

临行之时,言庆拜托她探望一下鱼俱罗的家人。盖因鱼俱罗原本奉命随驾出征高句丽,却不想叛军烽火,蔓延到江南。杨广临时改变主意,命鱼俱罗、吐万绪两人率部出征,平定江南之乱。

随行者,尚有麦铁杖之孙麦子仲,以云骑尉之爵,拜都尉之职,率先开拔。

由于任命突然,鱼俱罗甚至来不及安顿家里。所以派人到巩县,请言庆代为照应一下家人。

说起来,鱼俱罗对言庆也有半师之谊,言庆自然不会拒绝。

以他对鱼俱罗的了解,这位鱼大将军素来是千金散去不复来,有多少花多少,日子肯定过的紧紧巴巴。所以言庆让裴翠云为鱼俱罗的家人带去一千贯钱帛,至少可以让鱼俱罗的家人,过的松一些。鱼俱罗膝下有两个儿子,一个战死于辽东战场,另一个则断去一臂,变成了残废。

三个孙儿,年纪最大的才十二岁,最小的只有五岁。

一大家子人就靠着鱼俱罗的俸禄过活,鱼俱罗这一出征,天晓得何时返回,日子不会好过。

有这一千贯,至少能坚持一段时间。

言庆对钱帛倒也不会心疼。该花的钱他不会吝啬,但不该花的钱,他是一分都不会拿出来。

这一日,言庆在后花园池塘畔的凉亭中,和裴淑英聊天。

炎热的夏季,热浪滚滚。

裴淑英身着一件宽大的玉色道袍,虽掩去了婀娜身姿,却又平添几分妩媚之色。她抚琴一曲毕,毛小念为她捧来一碗冰凉的绿豆汤解暑。也不知为何,裴淑英似乎挺害怕和言庆独处,每一次和他在一起,一定会叫人陪伴。而言庆也隐隐约约,能猜出裴淑英这心里想法。

自己,已渐渐长大,身体也逐渐成熟。

裴淑英害怕这孤男寡女,瓜田李下的惹来非议。

以前别人怎么说,裴淑英都不会往心里去,毕竟那个时候言庆的年纪太小。而今言庆已十五岁,若要算计起来,他这年纪都可以娶妻成亲,这让裴淑英,又如何能不顾忌流言蜚语?

她住在巩县,已经惹了不少闲话。

如若真的发生点什么事情,于她倒还好说,于言庆,于翠云,于裴家,都不会是一件好事。

所以,越是独处时,裴淑英越是小心。

只看她那一身宽大道袍,把个曼妙胴体遮的严严实实,就能看出些许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