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弥勒净土血莲台 第二十八章 安远堂告急(第3/4页)

但由于在江南经营百余年,所以财力极为丰沛。

如今大隋统一天下,特别是在大运河开通之后,南北流通加大,也使得南祖郑氏产生了想要归宗认祖的念头。毕竟,他们能背靠荥阳郑氏,始终是一大助力。

南祖归宗的事情,早在郑大士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运作。

当时郑大士也是非常积极的筹划此事,想要将南祖一支,纳入到安远堂的旗下。

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此事中断……

没想到,这么一大锅菜,居然落到了七房的手里。怪不得郑善愿一改往日的立场,积极的帮助七房入主安远堂。说穿了,这是要为南祖郑氏,创造足够条件。

“我爷爷好吗?”

郑言庆突然话锋一转,笑问郑为善。

“哦,世安老爷子在荥阳挺好。

大公子对他颇为依仗,还在百花谷那边拨出了三百顷的田庄,归到老爷子名下。”

“哦?”

郑言庆眼珠子一转,呵呵笑道:“大公子对我祖孙,的确是很照顾啊!”

“是啊,大公子如今,对老爷子非常尊重。”

“荥阳作坊,现在如何?”

对于郑言庆这种毫无头绪,宛若天马行空般的问题,郑为善也觉得有点发懵。

他不明白,这荥阳冶铁作坊,和郑世安又有什么关系。

只是,郑言庆既然问了,他也不能不回答。

“情况不是太好……自从陛下转而从南方订制兵器辎重,荥阳这边的状况一直不太妙。

南方制作的兵器精良,而且价格不高。据说陛下新组骁果,所用的兵器铠甲,尽出于南方工坊。大公子前些时候查账,发现自去年以来,荥阳工坊亏空达七万余贯……若非其他产业支撑,单只这一个荥阳工坊,就足矣令安远堂库府告罄。”

“有这么严重吗?”

郑言庆沉思许久,猛然起身,“马三宝,你去我书楼里,将北面书架上从上而下第三层,有一个木头匣子拿来。”

马三宝在外面应了一声,就跑去书楼。

郑言庆笑了笑,“那除了南来郑氏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原因嘛,肯定还有……”

郑为善想了想,苦笑道:“其实你也应该听说过,归昌公和大老爷的政见一直不太吻合。开皇二十年,太子之争时,归昌公要扶持那个人,而大老爷则看好陛下。

结果呢,陛下获得了胜利,大公子在那之后,一路官运亨通。

先皇驾崩时,归昌公意欲与汉王联手,结果……汉王事败,归昌公被削去爵位。

所以一直以来,归昌公对咱们这一房就怀有敌意。只是从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以至于难以动手。现在大老爷走了,大公子又白身接掌安远堂,归昌公觉得时机成熟。再加上南来郑氏的因素……呵呵,我觉得这后面,未尝不是归昌公推波助澜。”

归昌公,就是现在荥阳郑氏著经堂的族长郑善愿。

郑言庆对这位归昌公了解不是太多,但是从他两次站队错误来看,估计也掀不起太大风浪。不过,他这次借助七房郑士机吞下南来郑氏的契机,试图将六房,也就是郑仁基这一支赶出安远堂,时机把握的倒是非常巧妙。

如果郑仁基不能妥善应对,还真就会很危险。

对于著经堂的这一次有针对性的行动,想必其他各房,也在思忖着种种利害。

这时候,马三宝将木匣子取来,摆放着郑言庆跟前。

言庆打开匣子,从里面取出一摞图纸,但目光并没有停留在图纸上,而是思索着其他的事情。

“郑叔叔,叔祖如何看待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