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弥勒净土血莲台 第十六章 居江湖之远(上)(第3/4页)

“这个嘛,我回去可以问一问。”

掐指一算,人手似乎已经够了……

只要薛收能让薛万彻出来,待窦孝宣抵达洛阳后,也就万事俱备。

困扰十日的问题,一下子得到了解决。不管是言庆还是徐世绩,都感觉轻松不少。

天色已不早了,这时候练习,可能性也不大。

一帮子少年,年纪相仿。最大的是薛收,今年十六岁;最小的言庆,今年十岁。

至于徐世绩裴行俨姚义三人,年纪相差更小。

大家就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了起来。这话题说着说着,就转到了言庆的那一部《三国演义》上。如今对外发布的三国,并没有太多。言庆刻意放慢速度,为的是引发更多人的兴趣。薛收几人,看到的和外界同步,而徐世绩则已看到了赤壁之战的情节。

郑言庆说话不多,于是乎徐世绩就成了主角。

只见他口沫横飞,讲述起后续的情节,时不时还卖上一个关子,令裴行俨三人抓耳挠腮。

“郑贤弟,你居然有如此多的存货?”

裴行俨兴奋的拉着郑言庆,“快快交出来,也好让我等过瘾。”

“这个,我尚在修改之中,待修改完毕,一定请几位兄长指正。”

言庆现在有些犹豫,因为此前杜如晦来信,说他书中有一些情节不太妥当。比如尊刘兴汉,比如逆篡皇位,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若一个不妥,恐会惹来祸事。

当时写的时候,言庆没有太在意。

可杜如晦这一提醒,倒是让言庆有些顾虑了。

所以他一直在犹豫着,应不应该把后面的文章放出去。不过这话题既然扯到了三国演义,言庆突然间有了一点想法。

“薛少,你与姚少在太学读书,见多识广,学识也比我们广博。

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还要请两位指点……但不知,两位觉得那太平道之乱,如何?”

太平道之乱,在后世更多是以‘黄巾起义’而代替。

这与意识形态有关,言庆自然不可能用这种词汇称呼。这些天来,毛旺夫妇正式成为弥勒弟子,毛小念也跟随他们一起加入其中。只是,毛旺夫妇还没有碰上布施符水,所以也不可能遇到毛小八。不过从毛小念打探来的消息看,这白衣弥勒,似已初具规模。据毛小念说,洛阳城里不泛达官贵人在里面,流民中的威望则更高。

言庆感到非常不安。

特别是这几日重读三国志,越发觉得,那黄巾起义和今日的白衣弥勒,何其相似。

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对于黄巾起义都没有特别多的文字记载。

但是却不可否认,黄巾起义对汉室造成的伤害,是何等巨大……如果没有黄巾之乱,汉室江山说不定还能延续一些时候。可以说,黄巾之乱,加速了汉室灭亡。

仔细对比,就会发现太平道和白衣弥勒的相似之处。

都是从民间兴起,特别是流民众多的阶段;通过布施符水,宣扬神迹,在民间站稳脚跟,而后向上层社会进行渗透。如今隋炀帝杨广大兴土木,使得流民出现。

听说在河南河北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流寇踪迹。

史书中记载,隋朝混乱是在大业后期;可言庆不敢肯定,这混乱是否可能提前?

徐世绩还在自己身边,瓦岗英雄仍不见踪迹。

那传说中的反王们,大都声名全无。王世充不晓得在什么地方?窦建德可能还在种田。至于李渊,仍忠心耿耿的为大隋效力,但白衣弥勒的出现,是否会令动荡提前呢?

言庆不敢确定……

他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来积蓄力量,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