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弥勒净土血莲台 第九章 种子(下)(第4/4页)

郑言庆恍然大悟,轻轻点头。

可是,这种情况下他也无法给予这些流民太多帮助。但愿得朝廷会有所作为吧……反正在言庆的印象中,隋炀帝杨广早期,并没有出现太多的暴动和叛乱。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言庆脑海中浮现出一曲小令,那最后一句,岂不正是眼前的写照吗?

原本心情尚好,却突然间消沉下来。

一行人回到竹园以后,郑言庆突然说:“爷爷,最近恐怕会有些混乱,咱们应该请几个护卫回来。”

郑世安疑惑的问道:“能有什么混乱?”

“刚才回来的路上,我看到有不少流民经过。咱们这竹园,位于洛阳城外,也没什么防护,很容易遭人算计。依我说,得请几个护卫过来,也能为竹园添些防御。”

王正闻听,连连点头。

“大鼻子,庆娃儿说的没错,咱们应当未雨绸缪。

不过这护卫可不好找,要有真本事,品性也不能差了。否则他和那些流民联手,岂不是引狼入室?”

“又要好武艺,还得品性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还真不容易找到啊。”

郑世安一下子犯了愁。言庆说的有道理,王正说的也不错。可问题是,这样的人,去哪儿能找到?

“你这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一个人。”雄大锤突然开口。

“谁?”

“前些日子我在通远市见到过一个家伙,身手不弱,能口衔刀,从近十丈高的旗杆上跳下来,如履平地般。而且刀法高明,显然是经过名师指点。那家伙一不偷,二不抢,就在通远市里聚集了四五个青壮,或是帮人家打零工,或者看护谷仓……我听通远市的那些商户说,那家伙颇有信誉,品性应该不会太差。”

王正顿时生出好奇心,连忙问道:“通远市有这样的人?叫什么名字。”

雄大锤挠了挠头,思忖半天说:“这个嘛,时间长了,我却记不太清楚了……那家伙应该是姓沈,在通远市名气不小。不如这样,明天我再过去打听一下?”

姓沈,还能从几丈高的旗杆上跳下来平安无事!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轻功吗?

郑言庆在一旁,也来了兴趣,“大锤子爷爷,要不然……我明天和您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