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兵车行 第四章 英魂 (四 下)(第2/3页)

“那倒也是!”鲍尔勃等人纷纷笑着点头。“十六国王子同时前来效命,多大的动静啊!别看咱们麾下的兵马数量,光听国数,还真能给中原皇帝长不少威风!大唐有句话叫做什么来着,什么臭鱼烂虾的……?”

“滥竽充数。不是河里的鱼,是吹的竽,别光想着吃!”

“对,滥竽充数。不过咱们也能不完全算滥竽充数,咱们多少也能捧个人场是不?况且铁锤王他老人家的师父已经领着安西军赶过去了,咱们想上战场,也得有那个机会啊!”

“那倒真的可惜了。否则,跟在铁锤王身后,还愁没战功立么?”

“听你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有点儿不甘心!你说咱们在药刹水两岸,早已经找不到对手了。这回如果在中原,再接连打几个胜仗,日后跟人提起来……!”

“去你的,也不照照镜子。是铁锤王,王大哥在药刹水两岸没对手。跟你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呢?怎么没关系呢?!去年那两场大战,哪回不是我负责打扫的战场?!”

“你也就这点儿本事!”

几个王子说说笑笑,心中早就把前去中原勤王的事情,当做了一场惬意的远游。甚至连归来时为家人捎带什么稀罕东西,寻机会娶个中原美女做妃子的事情都计划好了,根本不去想大唐国内如今面临着怎样的危局。

王洵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宛距离中原路途遥远,所有消息传过来,都会耽搁数月到半年不等。他主动将中原发生叛乱,自己要挥师勤王的消息散发出去,又装出一副不慌不忙的模样,便是为了给当地人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叛乱不过是疥癣之痒,随时都可能被扑灭。而他本人亦随时都可能掉头向西,继续前几年对大食人的攻势。

如此,待葱岭上冰雪融尽,丝绸之路重开之后,再有什么关于中原叛乱的流言蜚语传过来,可信度便会打很多折扣。只要黄万山和麦尔祖德两人遇事不乱,沉稳应对,各路诸侯和手下败将艾凯拉木在得到确切情报之前,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以王洵的阅历和能力,眼下可以做的事情,也只有这些了。他本来便不是什么人中龙凤,见识有限,心中的沟壑亦有限。至于什么雄心壮志,什么王图霸业,更是跟他半点关系也搭不上。当初到封常清帐下效力,是为了躲灾。翻越葱岭,联络药刹水各国,也是为了逃避边令诚等人的陷害,从绝路中寻找一条生路。至于后来的横扫药刹水,威震铁门关,则完全是看到机会,顺势而为,根本没有一点儿是事先做出的长远谋划。

当听闻中原叛乱,长安危急,封常清被削职为民的消息后,王洵原本就不太清晰的人生目标,便再一次模糊了起来。将士们拼死打下来的地盘,他舍不得丢。家人和朋友所面临的危险,他亦不能坐视不理。至于到底有没有可能两全其美,既保住了大宛,又保护自己的家人远离叛军的伤害,他根本不知道!换句话说,他现在只是见招拆招,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根本无力,也无心求什么长远。

好在他本人最近运气不错,一直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敌手。药刹水沿岸一众诸侯惧于大唐国的国力和铁锤王本人的威名,不敢做非分之想。大食人的东征军主帅艾凯拉木又是个只顾保全自家职位的庸才,心思大部分都放在其国内的派系争斗上,没勇气,也没精力图谋洗雪前耻。所以王洵带领着队伍慢吞吞前进,慢吞吞过了拔汉那、安集延。一直来到葱岭脚下,也没被局外人瞧出任何破绽来!

看看各国王子都已经赶到,王洵便当众宣布,鉴于葱岭上的积雪未完全化尽,路途凶险。自己要带领少部分精锐,身先士卒。作为一军主帅,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当然令弟兄们感动。于是,在大都督的感召之下,宇文至、沙千里、方子陵、马宝玉等一干将领都纷纷主动请缨替大军开道。王洵推辞再三,做足了盛情难却的戏码,才不得不从中选了一部分人与自己同行,却把宋武留了下来,由魏风、朱五一两个辅佐,带领大军和各位王子缓缓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