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净沙 第六章 雪夜 (二 上)(第2/4页)

通过跟她的日常交流,王洵也逐渐对当地人的内心世界有了一些了解。与大唐不同,这里的人对国家基本没什么太强烈的认同概念。反而因为长期在突厥、大唐、大食等势力之间摇摆不定的关系,养成了一种对强者的绝对依赖感。只要征服者能展示出足够的实力,不让大伙天天生活在战争的阴影里,当地的贵胄和百姓们就会尽心尽力地支持他。不管这些征服者身上流着哪个民族的血。同时,如果征服者们一旦露出了疲弱之态,也很快便会众叛亲离。大伙抛弃他时没有任何犹豫,也不会感到多少愧疚。

这也许时另外一种对环境的适应吧。毕竟与举族男女老幼被屠戮殆尽相比,向强者屈膝,所承受的代价要小一些。特别是当一个国家的男人们没有力量为家园提供保护之时。王洵能在击败俱车鼻施之后,没费多少力气便在柘折城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得益于此。俱车鼻施一败之后,便找不到支持力量,也是因为同样民间传统。

当了解到这些之后,王洵对本地人的态度,就又宽容了许多。此刻,他不但提拔了麦尔祖德为自己的税务总管,而且还启用了很多原先替俱车鼻施奔走的贵族,让他们分别负责具体的民政事务。而这些人也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出头机会,做起事情来尽心尽力,很快便得到了使团当中其他将领的认可与赞赏。

换句话说,经历了最初的彼此试探与戒备之后,眼下的大宛国内,已经渐渐形成了以使团为主,昔日中下层贵族为辅的,一个相对稳定高效的官吏队伍。在大食与大唐的下一场战争决出胜负之前,保持柘折城乃至整个大宛国的现状,符合各方面的利益。因此,以麦尔祖德为首的地方贵族,才拿出比使团自己还多的时间和精力,死死盯着城中外来势力的一举一动,唯恐有人自不量力,把整个城市再度牵扯进一场混乱当中。

转眼来到王宫,在宫门口跳下坐骑,将马匹和骆驼交给当值士兵去照看,王洵与麦尔祖德先后入内。在议事厅内分宾主落了座,先把手在炭盆上暖了暖,然后,慢慢地谈论起城中平静表面下日益汹涌的暗流。

麦尔祖德准备得相当充足,几句话,便说道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根子还是在大食人方面!当年柘折城主俱车鼻施和俱战提国主达武特都是大食人所立。国政都被天方教徒把持。日前虽然俱战提表面上倒向了大唐,背地里却依旧在两头观望。”

“嗯!”王洵点点头,不置可否。俱战提距离柘折城非常近,使团与俱车鼻施决战那天,该国的国王也曾派兵前来“襄助”。但城破后不久,又借口家里近,把军队调了回去。顺便还带走了大量的俘虏。

“而大人您迟迟没有对如何处置大宛国土做最后决定,也让一些诸侯心怀不满,觉得出了力,却没有拿到足够的好处。所以暗中就和俱战提中的天方教势力又开始眉来眼去!准备借助大食人的残余力量,给您制造点麻烦,以便更好地跟您讨价还价。”见王洵好像若有所思,麦尔祖德继续低声提醒。

闻听此言,王洵忍不住低声冷笑,“还想要好处,他们得到的好处还不够多么?与俱车鼻施决战那天,他们又出过什么力气?”

麦尔祖德垂下眼皮,目光盯着手中茶水。水端的很稳,他的说话的语调也不疾不徐,“话虽然这么说,可人心向来不知足。并且,并且,将军您,您的部下太少了。新赎回来的那些弟兄,又迟迟形不成战斗力!”

“你的意思是,我最近的作为,让人看出疲弱来了吧?!”王洵瞬间明悟,继续笑着回应。

“大人明鉴。药刹水两岸没什么真正的英雄豪杰。对付目光短浅之辈,就必须把力量摆在表面上。”麦尔祖德轻轻点头,低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