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净沙 第六章 雪夜 (一 下)(第2/4页)

大伙能哭出声音,把肚子里的委屈都倒出来,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儿。过了片刻,校场上的哭声渐低,沙千里拉了拉黄万山,羞羞答答地走到王洵近前,双膝跪倒,“启禀大人,我们两个有一件事情,一直在蓄意欺瞒您。我们两个都是大头兵,根本不是什么校尉。请大人收回我们两个的官职,重重责罚!”

“只要大人能让我俩继续追随,我俩甘受任何惩处!”黄万山紧随好朋友身后,哽咽着祈求。

二人本来想永远将身份模糊过去。然而在队伍中突然出现了那么多昔日的袍泽,再继续瞒过去的经历,就非常有难度了。还不如主动认错,也免得日后被人揪出来的尴尬。反正以他们二人对王洵秉性的理解,这位大人并非什么不讲情面之辈。顶多是把官职收走,重新让哥俩再去做大头兵罢了。但只要能继续跟在大人身后,还怕没机会东山再起么?

王洵才不在乎沙千里和黄万山当年是什么官职,他现在手下有大把空白位置等着填,只是一时间挖掘不到那么多人才罢了。当即笑着躬下身,一手一个,把沙千里和黄万山二人给拉了起来,“惩罚什么?惩罚你们两个这些年来,把药刹水两岸搅得鸡犬不宁么?那我岂不是替大食人出气了?!起来,起来,都尉官职是你们凭本事赚到的,与先前的身份无关。除非你们自己懒得做了,非要回家种地不可!”

有了王洵今天这一句的承诺,沙千里和黄万山两个就等同于跟过去一笔勾销。校尉的身份是为了应急儿杜撰也好,为了贪图虚荣自封也罢,都成了不相干的事情,再也影响不到他们日后的前程。

想到王洵的担当,再比比当日高仙芝所为,沙千里和黄万山愈发觉得自己跟对了人。那些昔日曾经跟沙千里和黄万山两个一个锅里搅马勺的伙伴们见此,心里也觉得非常羡慕。同样是被丢在了葱岭以西,同样是被当做了弃子,人家这三年活得轰轰烈烈,硬生生搏到了一份功名。自己却心甘情愿做了奴隶,每天累死累活,却连糠都吃不饱一口。

“大人别怪他们,他们当年也都是好汉子。但再好的铁也经不住风沙磨。”看出同伴们脸上的羡慕与悔恨,沙千里冲王洵拱了拱手,再度替大伙解释。

“我从来没怪过他们。”王洵笑着摇摇头,然后把声音陡然提高,“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看到当年的那帮好汉子,最后就落个这般下场!”

“大人,大人您……”众人听得心中一暖,眼泪登时又落了下来。大唐民间素有马上取功名的传统。凡是吃当兵这碗饭的,哪个心里不指望能在两军阵前真刀真枪地搏个封妻荫子?可命运偏偏跟大伙开了大玩笑,一场本来胜券在握的战争,突然败了个唏哩哗啦。而平素看上去英勇绝伦的将军,居然丢下弟兄们,自己先逃了。凡是亲身经历此事的人,谁心里不觉得失望?亲身经历过后的三年磨难,谁还会轻易再相信别人?再继续拿起刀,为一个完全陌生的家伙去卖命?

“我不甘心!”王洵退后几步,目光如刀一般扫过全场。“我不甘心费了这么大力气,赎回来的却是一群行尸走肉。我不甘心,把弟兄们用命换回来的钱财,平白施舍给一群没有廉耻的乞丐。看看你们,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哪里还像一个男人。即便王某不提任何条件,把金币分给你们。你们有能力保证,半路上不被歹徒再度洗劫一空么?”

答案显而易见。丝绸古道向来不太平。如果没有人护送的话,一旦归途中遇到马贼,大伙肯定谁也提不起反抗之心,只会乖乖地将最后的钱财奉上,然后习惯性跪地乞求活命。

事实面前,众人说不出硬气话,只能继续讪讪地抹眼睛。王洵叹了口气,继续高声疾呼,“我可以给你们每人一笔返乡的费用。也可以派兵护送你们回中原。可回到中原之后呢,你们怎么面对自己的父母妻儿。跟她们说,孩子他娘,俺回来了,除了这身伤之外,一无所有?俺打了个大败仗,被人家抓去当了三年奴隶,终于遇到一个好心的将军可怜俺,把俺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