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净沙 第一章 看剑 (四 下)(第2/3页)

这是正宗的中原茶道。当面煮给客人,一举一动都蹁若惊鸿。王洵不是没有见过美女的初哥,然而却被义和公主的动作弄得有些眼睛发直。失神了好半天,才猛然想起自己此刻身处异域,而不是长安城中。烧茶的人也不是紫萝,而是一个随时可能给自己带来大麻烦的番邦王妃。

女道士将他的一举一动都收在了眼底,却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笑了笑,做了个少安毋躁的手势,然后就又把心思放在铜壶上。撇水,放茶、养味、温盏,动作越来越流畅,中原神韵也越来越清晰。

当壶中的水再次发出淡淡的气泡声,女道士缓缓起身,提了铜壶,给王洵倒了半盏,也给自己也倒了半盏,轻轻地把铜壶放下,举盏于眉间相邀。

“多谢了!”笑了笑,王洵举起茶盏,以礼相还。有股淡淡的乡愁同时从茶盏中冒出来,霎那间飘满眼角眉梢。

已经出来一年半了,家中的情况也不知道怎样。想当初,跟云姨和白荇芷等人夸下海口要建功立业时,说得是何等的轻松。而现在,即便有假期,自己也不敢回长安去。在西域,凭着封常清这棵大树,好歹还能让别人有所顾忌。如果回到长安的话,恐怕家人都会因为自己而受到牵连。

“还是前年的茶叶呢。钦差大人不要见怪。商贩们运到这边来的只有茶砖,新茶在拔汉那很难见到!”女道士见王洵的表情有异,以为他挑剔茶水的滋味,赶紧低声道歉。

“我对茶叶没什么挑剔的。”王洵笑着回应。随后发觉自己的话里语病很大,又赶紧追加了一句,“我一般只喝白水,或者喝酒。对茶涉猎很少。所以公主殿下此刻即便拿小龙团招待我,也是白瞎。我根本喝不出好坏来!”

这句话纯属顺口瞎编,却引得美女莞尔一笑。“难道中原的风气又变了,文人都不喜欢喝茶了么?还是钦差大人,本来不是个文人?”

王洵吃一惊,强稳住心神才没把手中的茶水撒在大襟上。正犹豫着是不是把说给大相张宝贵的那些谎言再重复一遍的时候,义和公主笑了笑,继续补充道:“若不是军中男儿,想必也不会说出每个大唐百姓,背后都站着一个大唐的话来!换了个无良文人,才不会在乎区区几个商贩的死活呢!”

她这话是什么意思?一时间,千百个念头从王洵心里闪过。跟拔汗那土王阿悉兰达交涉之时,他根本没注意到周围有没有向义和公主这样一副面孔。如今对方借着将其请过来喝茶的机会,不断地对他的真实身份刨根究底,莫非是想找机会向阿悉兰达邀宠?或者说想借机报复大唐皇帝将她冒充公主远嫁之仇?

偏偏出门之时,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即便王洵现在想杀人灭口,都不可能令自己全身而退。义和公主见他迟迟不肯回应,笑了笑,低声解释道:“贵使尽管放心。今天贫道跟你说的话,不会有第三个人听见。你来自军中也好,来自朝廷也好,总归都是为了大唐。而贫道这个嫁出门的女儿,纵然对这桩婚姻有千般不满。今后想在婆家有个地位,背后的娘家当然是越有实力越好。否则,一旦年老色衰,还不是被夫家欺负得生不如死?!”

闻听此言,王洵已经提到嗓子眼的心脏终于再度落回肚子内。放下茶盏,微笑着冲对方拱手,“如此,末将就不瞒公主殿下了。末将的确是从军中而来,但出使的事情,却经过了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大人和太子殿下认可,所做一切承诺,都可以代表朝廷。”

“这么说,安西军西征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义和公主眉毛一跳,脸上的表情有些迫不及待。

王洵想了想,真真假假地回应,“三万将士厉兵秣马,只是因为天气已经转冷,才不得不在小勃律国先停一停。待到明年开春,无论这边有没有人响应,也会开过岭来。将河中各地,重新纳入大唐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