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破阵子 第二章 天河 (五 下)(第2/3页)

此际中原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部分普通农户成丁后按照唐律,应分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实际上到手已经不足规定的五分之一。然而该缴纳的税赋却一样不少缴,每年还要根据年龄和身体情况,去应付各种徭役。(注2)

疏勒城外的土地每年虽然只可耕种一季,但架不住封常清出手足够大方。再加上塞火罗和乌尔其两部为赎回其本族武士所支付的耕牛,可以说,此刻活着抵达疏勒的民壮,一瞬间都变成的货真价实的小地主。

一边是返回中原之后,日日提心吊胆地防备杨国忠继续杀人灭口。一边是留在军中服役,替子孙后代挣得更多的永业田,傻瓜才会选择前者。当即,以魏风和朱五一两人为首的民壮们就齐声拜谢封常清的大恩,毅然决定留了下来。同时念念不忘了托人给家中捎信,让乡中亲朋护送着自己的妻儿老小,一道来疏勒这边过好日子。

这批民壮均来自大唐最富庶的关中地域,又经过战火洗练,凡是最后活下来者,体质丝毫不比安西一带土生土长的部落武士差。因此稍加训练,便拉起了一个完整的陌刀队。再由王洵本人带着与安西军大队一道,横扫大勃律全境。一连十几场顺风仗打下来,个个信心十足,列队往外一站,隐然已经有了几分精锐的模样。

因此,军中很多将领都暗自眼红,恨不得让封常清将王洵及其所部调到自己名下,顺势得了这一百陌刀手。而跟王洵本来就交情匪浅的赵怀旭、李元钦等,则一再笑呵呵地跟他讨价还价,愿意拿自己治下的部族牧人来换王洵麾下的陌刀手。每到这种时刻,王洵也不拿大伙的话当真。总是笑呵呵应付过去,不给任何人钻空子的机会。

今天,李元钦旧事重提,收获当然还是一个大白眼。好在他也不着恼,笑了笑,继续纠缠道:“你现在好歹也是四品高官了,别那么小气行不行?不给陌刀手,把飞龙禁卫借给我几个也将就。我麾下有两个校尉受伤较重,估计以后上不得战场了。借两个飞龙禁卫过来,刚好可以补他们留下的缺!”

若是换做一个月前,手下弟兄有了升迁机会,王洵肯定不会拦着不放。然而他现在已经是正四品中郎将,虽然眼下只挂了个空头衔,可手中的校尉实缺儿也有一大把。压根不再稀罕李元钦给的好处。笑了笑,拱着手表示拒绝,“李大哥别难为我了。就这几个人,我还留着做种子呢。借给您两个不算多,可此头一开,诸位哥哥们都来跟我借。我那个团就拆零碎了!”

“呸!好歹我也教导过一场!都道是师徒如父子,有你这面对付师父的么?”李元钦做恼羞成怒状,板起脸来唾骂。

“我可也曾做过你李兄的顶头上司呢!”王洵笑着跟对方翻旧账。

吵吵闹闹间,周围已经没人再注意王洵被破格提拔的事情了。大伙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给双方帮腔。好几次声音过大,差点把钦差大人代表朝廷慰勉有功将士的场面话都给淹没了下去。亏了封常清用咳嗽声示意,才勉强稍作收敛。

薛景仙知道军中武将大多都是直来直去的脾气,最无法忍受长篇大论。看看日头已经偏西,也就笑着结束了啰嗦。封常清命人在军中摆开酒宴,替钦差大人接风洗尘。薛景仙装模作样的客气了一番,然后半推半就,在众将的簇拥之下,走向了中军大帐。

仓促之间,军中自然摆不出什么山珍海味。只是几盘子生、熟牛肉,一只烤羊,外加三两样西域本地产的水果而已。酒也是军中将士用野葡萄自己酿制,喝起来带着一股子酸涩味儿,非常难以入口。然而,众将领对钦差大人的热情,却比任何佳酿都令人心怀舒畅。很快,薛景仙就有些熏熏然了,端了盏酒,大声说道:“薛某一直听人说,西域艰苦,玉门关外春风不度。这回自己一路行来,发现岂止是春风不度,连入耳的羌笛声,都透着股子难言的苍凉。但再艰苦的地方,也有我大唐男儿为国守疆的身形。来,来,来,为了大唐,为了诸君背后的太平盛世,咱们干了这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