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张觉降宋(第3/5页)

但是,拥兵自重的张觉怕金军来攻,便派出李石、高党为使者,带着平州、营州、滦州三州的地图赴燕山府,以献土为名,向北宋求援。

李石、高党到了燕山府,向守卫燕山府的大宋官员王安中游说。

李石说:“平州自古以来,方圆数百里,兵甲十余万,乃兵家必争之地。张觉有文武全才,若为宋朝所用,必能成为朝廷防御大金的屏藩。如不然,张觉一旦西迎天祚,北通回离保,将为宋朝心腹之患。”

高党则在一旁煽风点火:“金人恃虎狼之强,强行迁徙燕京富家巨室,只留一座空城,来敷衍与贵朝当年之盟。想贵朝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今燕地旧民怨声载道,张觉将军存仁厚之心,违金主之命,一为生灵免遭流徙涂炭之苦,得复父母之邦;二可以为贵朝作守御之备,良苦用心,请贵朝明察。”

王安中对此深信不疑,上奏朝廷,愿以身家性命担保,并命李石、高党前去汴京,亲自向宋徽宗请降。

宋徽宗和童贯、蔡京、王黼等亲信大臣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张觉请降颇费了一番脑筋。

如果拒绝了张觉,那么不但背负了不义的罪名,冷了天下英雄的归附之心,而且还让金国产生北宋软弱可欺的错觉。如果接受了张觉,将会导致燕云一带的宋金军事力量对比出现倒转,由金强宋弱转向宋强金弱,而且振奋民心士气,重振大宋国威。但是最大的顾虑是金军会不会以此为借口,向北宋发动战争。如果金太宗吴乞买一声令下,金国的虎狼之师直扑而来,到那时,北宋可要面临亡国之灾啊!

可是,北宋自从接受了辽国的郭药师投降后,大大地尝到了甜头。而今,张觉占据平州重镇,而且手中还握有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对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北宋君臣自然是喜出望外。

但是,郭药师与张觉是有区别的。郭药师是辽国的将领,与金国没有任何瓜葛,充其量只是一个辽国的叛徒;而张觉的情况与郭药师完全不同,他是先投降了金国,目前身份是金国的官员,如果接纳张觉,等于是违反了宋金之间的同盟协议。

但是,北宋宰相王黼与童贯等人,认为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平州,这是自古以来从没有过的好事,所以力劝宋徽宗接纳张觉。

甚至他们竟然天真地认为,如果惹恼了金国,假如金军来攻,那么依靠张觉就可对付金国的军队。

而宋徽宗有他自己的想法。平州、营州、滦州三州乃是后唐末期,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获的州城,并不属澶渊之盟时石敬塘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之地。除了收复南京之外,现在又能收回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千秋大业,如果真能成功,自己可以和秦皇汉武媲美。宋徽宗非常高兴,欣然同意张觉归附宋朝。

有一个人却极力上表坚决反对。

“我朝与金结盟以来,两国南北夹击辽国,以使我朝得复祖宗旧地,而今若背信弃义,则会破两国之盟,一旦金人来攻,敌强我弱,必招亡国之祸!故此,当杀宋朝使者,以明我朝立场。”赵良嗣可不是那种鼠目寸光的人,作为宋金“海上之盟”的重要参与者,赵良嗣深知金军强大的战斗力和北宋军队的无能,两国既然明确禁止在对方境内招降纳叛,如今违背盟约,强大的金朝一定会和北宋刀兵相见。

因为收复了南京等地,赵良嗣被宋徽宗封为光禄大夫。

攻打南京,北宋两次惨败,最后只好借金国的兵力才得到了南京,而且金国遵守诺言,将南京城和幽云地区的其它六州慷慨地交付给北宋。尽管与“海上之盟”的约定相比,北宋好像吃了亏,但是毕竟没有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

如今辽国大军刚撤走,北宋居然擅自接纳金国的叛徒,这种行为绝对不是大国所为,简直就是无耻小人的卑劣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