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岂又不忠乎?(第2/3页)

所以君臣这些日商议政事,内阁关于开设皇明时报的议题,已经郑重摆到皇帝案头,也向世人表明,北京城这块地方,才是大明的中央,朝廷的中枢所在。

除此这些时日,还有辽东告急,东虏攻入朝鲜,曹、王如何处置等烦心事,让朝堂纷争不已。

最重要的,塞北捷报到后,如何封赏王斗?这才是让臣君最头疼的事。

崇祯帝左右徘徊,他对王斗模糊下了判断,便是盛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自己不能再给他坐大的机会,所以早前靖边军扩军到五万,加上王斗请旨征讨塞外,他毫不犹豫同意了。

在他想来,王斗定然深陷泥潭,在塞外消耗个三到五年,甚至与塞外胡人两败俱伤,趁这个机会,自己剿灭流贼,整顿内务,国事定然能兴,王斗野心没了施展的地方,定然安安心心做个大明纯臣,成为崇祯朝的戚继光。

介时君臣相得,一起中兴大明,流传到后世,也是一桩美谈。

只是,王斗又大胜了,名望又涨了,为什么就不能消停一会,让自己安安心心呢?

臣强主弱,又岂是君臣之道?崇祯帝心中深深的无力,只是看着阁内的群臣们。

作为兵部尚书,陈新甲还是先开口,去年那场事后,陈新甲深深反思自己,觉得还是应该与王斗站在一起,朝野中人,现在谁不知道自己与王斗是一党?自己不论怎样做,都改变不了这种印象。

皇帝虽对自己冷落,但兵部尚书这个位子,还是坐得稳稳的。

他猜测皇帝心中,需要一个与永宁侯沟通的桥梁,就算朝中对永宁侯再猜忌,但只要王斗在一天,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就稳稳当当的,只需小心翼翼一点便好。

况且,昨日宣府镇情报司拜访,许了自己不少银圆,自己理当桃李相报。

他脸上带着欢笑,高声道:“皇上,永宁侯塞北大捷,此乃国朝百年来未有之盛事,足可与徐达,蓝玉人等之壮举相比肩,大涨我中国之志气,灭胡虏之气焰,胡儿不敢再南下牧马,宣大三镇百姓安宁!”

“如此大胜,自然要赏!微臣斗胆提议,请效仿汉唐旧例,设安北都护府,囊跨漠南漠北之地,以归化城为都护府所在,令永宁侯充任都护府大都护,为我大明守护北疆,驱逐胡马,使三镇不再有妻离子散之苦!”

他脸上敛去笑脸,带上一点忧虑:“只是……塞外苦寒,永宁侯若长驻归化城,想必会不断要钱要粮,现在仓储匮乏,只恐介时户部钱粮难支,所耗者巨,微臣又觉此策……”

他神情烦恼,崇祯帝则是心中一动,争议几天了,第一次听到一个靠谱些的建议。

他对塞外没什么概念,总觉那是个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否则胡儿富足,就不必时常南下劫掠,反之是汉军前去抢劫了,历朝将士,也皆以长驻塞外为苦事。

陈新甲这个提议,果然有可行之处,确是祸水外引之良策。

若将王斗目光带到外面去,便给了自己收拾内政的时间,靖边军兵马云集到安北之地,离中原远远的,也总比王斗率强军回到宣府镇好,就算留部分驻守,但毕竟兵马少了,自己压力也小了。

而漠南那块鸟不拉屎的地方,就算王斗本事再大,想要经营好,肯定需要很多年,有这个时间,自己可以从容做许多事了。

越想越觉此策不错,他看着陈新甲,发现他两鬓斑白了许多,心中不由有些愧疚,看来近期来,自己确实有些冷落陈爱卿了,他还是忠心为国的,也很有才能。

就算他与王斗内外结党,但现在内阁中,何人不是如此?外没有强军奥援,何人又可坐稳内阁大臣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