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军工厂(第2/3页)

矿主与矿工们的素质,暂时是没办法提高的,便如东路外,良家子不愿从军一样,良善的农夫们,是不愿意进入矿山的,所以除了少量匠户,眼下大部分矿工,都谈不上什么好货色。

一些兵痞、青皮、俘虏之类,他们犯罪服刑,也是进入矿山内,所以眼下各处矿山,便若一处处垃圾收容所,令人畏惧之地。

而且这个时代开矿采矿,伤残率很高,王斗除规定律法,各矿主们要尽量保证矿工们安全,还有工钱,口粮外,余者,只能让他们自然进化了。

王斗语气平淡,不过话中的森寒之意,还是让张国威打了个寒噤,他忙道:“大将军放心,末将族下各矿山,定然遵纪守法,不给大将军增添麻烦。”

王斗微微点头,明初对矿山控制严格,采矿必须得到官府批准,一般而言,各矿山皆有监官课使,每采矿若干,皆有部分作为课税,以解藩司,当然,以后慢慢没了。

现在王斗对辖下各矿山,又恢复了监官,只监督,不参与管理,每年视其开采数量,还需要缴纳课税,而且许多律法,保护了矿工们,受矿工欢迎同时,自然引起众多矿主不满。

虽然订单丰厚,各矿主们财源滚滚,不过他们一毛不拔惯了,看着课税滚滚流出,自然心疼无比,长久下去,可能会想方设法闹事,只是王斗不比别处官将,有敢闹事者,不介意杀个血流成河。

而且订单丰厚,不代表矿主们会改进生产器械,九成九,只会更加疯狂的压榨矿工,激起矛盾,引起矿工暴乱,张国威虽说是个识时务者,他的族人,却不一定有这个觉悟。

他担忧利欲熏心的族人,会做出不明智的举动,成为王斗又一次杀鸡儆猴的不开眼人物,急忙向王斗保证同时,还寻思着,回去对那些族人们敲打一番。

齐天良虽是后勤司大使,不过对农事上,有敏锐的了解,他担忧的,却是另一件事:“大将军,宣镇大兴厂矿商事,会否让耕种人手不足?属下担忧,越多的人从商,会否引起粮米饥荒?”

王斗微微点头:“老齐的担忧是对的,所以现在幕府措施,便是吸引良善流民进入屯堡,在户籍划分上,他们也有优势,可以吸引最多人口,加上各新屯堡营田制,未来耕种的粮米,还是可以满足全镇军民需求。”

齐天良的担忧,也是王斗的担忧,这个时代生产力低下,特别各类灾荒层出不穷,若耕种的人稍稍一少,就极有可能就引起饥荒,便如明末的江南,因为商业过于发达,江南,反而粮食不足,需要从广东,湖广等地进口。

鱼米之乡的江南,不但没有成为大明助力,反而成为祸害,明朝之所以灭亡,商业过度发达,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这个时代的商人,不生产不说,还见利忘义,没有礼义廉耻的观念,虽然有一些流通的作用,但是,他们在社会中起的正面作用,远远不能抵消不了他们起的反面作用。

特别灾年时期,囤积居奇,抢购赈灾粮,然后抬高市价,再低价收购土地,往往一次灾荒过后,很多地方的土地,大多数就被他们给巧取豪夺走了。

所以这个时代,轻商抑商是必须的,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商的政策是正确的,回到古代,只有脑子进水的人,才会迫不及待的提高商人地位。

农业,就是一切的基础,便是历史上西方各国,也是在农业革命后,顺理成章,进入工业革命,大明商人地位已经够高了,高到祸国殃民的地步,那些旧式商人,他们地位非但不能提高,还需要打压。

王斗扶持新型的生产型商人,也是建立在农业可以满足镇内军民需求的基础上,若二者会危害到农业,他会毫不犹豫的摧毁镇内大部分商业与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