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塞外(第4/6页)

钟显才领军出塞时,慑于当时舜乡军之威,该处的土默特、朵颜人慌忙逃窜,跑到了滦河,以逊河地段,甚至后来又再东逃北窜,浑然不顾这里原本是土默特右翼旗的大本营。

大明初中期时,曾在满套儿设立卫所,后辛爱黄台吉又在此经营,有破旧城堡一所,钟显才赶走蒙古人后,领着屯民修葺了城池,并将该城重新命名,称之为新永宁。

新永宁城座落在潮河南岸,经过两年的建设,城池颇为坚固,城周四里多,高二丈五尺。在城的西面,南面与东面,分别建有城门,每门都有城楼,楼上还架立了一些佛狼机火炮。

新永宁算是满套儿地区的心脏,而且这附近地带,也算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虽说小冰河时期,又常年干旱,潮河萎缩了不少,不过灌溉田地却是足够。

所以城池的附近,到处是林立平整的屯田,靠近一些山地处,还有众多的畜场,加上前来淘金的商人不断,城堡内众多的商铺林立起来,喧腾的叫卖声响动,已经有了东路腹地的景象。

城池上飘扬着日月浪涛旗,此时在新永宁的东门城楼上,高史银、温方亮、沈士奇正持着千里镜眺望。

在他们身后,靖边军前锋朱雀营,左卫青龙营各位将官肃立,又有忠义营的官将们,比如杨东民、张文儒、徐友渔、李金盛、王安宁等人。

他们同样穿着类似靖边军军官的短身明甲,鳞甲腿裙,戴着帽儿盔,不过颜色款式上有所区别,士兵也是如此,他们的军营,也不在永宁城,而是靠近延庆州。

还有一些参谋司人员在旁,比如温方亮的叔父,赞画温士彦同样在侧。

千里镜中,正有大批的东路商人,带着他们的武装商队,各人或骑着马骡,或赶着大车,沿着东路到新永宁的官道,络绎不绝的,从东门进入城池。

这些人中,很多人都披有盔甲,或是持着鸟铳,虽然这些都是靖边军淘汰的盔甲兵器,但这些武装,相对塞外的胡人,或是大明境内的明军,决对犀利。

这些武装商队的人员构成也五花八门,以民间的“大侠们”居多,虽在靖边军看来他们都是乌合之众,但用在塞外开拓,很多时候还是得力的。

“这次出征塞外,为什么要联络这些商人呢?他们能打几个鞑子?”

放下千里镜,高史银撇了撇嘴,对那些昂首挺胸前来的武装商人们颇为不屑。

温方亮也放下千里镜,笑了笑,道:“按大将军说的话,这叫军民团结一家亲,将整个东路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军人与商人,都是一家人嘛。他们虽然不能打,但最不济的,运送缴获的战胜品还是可以的,再说了,我们夺回的牛马人口,很多还要卖给他们不是?看在肉瓷罐的份上,老高你就将就将就吧。”

高史银与沈士奇同时大笑,他们笑时都一个姿势,昂着头,叉着腰,上下牙齿全部露出,看到他们的笑容,温方亮裂了裂嘴:“我温方亮什么都不怕,就怕二位笑时的尊容。”

看他们欢笑打趣的样子,忠义营的徐友渔、李金盛几人都是识趣的陪笑,只有杨东民身后的许禄,刘玮等人心下失落,当年同堡同级的卫所将官,温方亮已经是靖边军的参将,而自己等人……唉,悔之晚矣。

温赞画此时抚着美须,淡淡道:“塞外之略,忠勇伯自有考量,尔等不可小觑商人之力,运送粮秣,提供粮草,交游贸易,哪项离得开商贾?不说别的,便是塞外诸部落的情报收集,水源地形测绘,单靠情报司,哪有那么多人手?再者,此力不用,难道如山西那帮商人,为鞑虏所用?”

温方亮微笑不语,高史银与沈士奇互视一眼,都是撇了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