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突围(第2/3页)

清军士卒,普遍都有私藏银两的习惯,他们在大明各地掳获后,每人身上至少都私藏十几、二十两银子,搜他们身后,这些银子便归舜乡军所有。

王斗点了点头,说道:“许娘子,你领军前来救援,本将足感盛情,我给你盔甲五百副,银子五千两,弓箭,刀枪一千副。”

许月娥对王斗深深施了一礼:“月娥谢过将军。”

……

当日宣大军都在休息整编,经过整编后,王斗两个千总,只各一个满编的把总,余者把总,不是整编为一队,就是两队。营部辎兵,炮兵,骑兵,夜不收,同样缺额严重,一样整编。

辎重营把总钟调阳重伤,王斗令镇抚官迟大成代管辎重队,与医官王天学一起照料伤员。中军亲将谢一科重伤,王斗令温达兴领余下夜不收,暂时充为中军护卫。高寻,李光衡,麾下军士整编后,同样伴在中军部。

宣府参将张岩的部下,这天全部加入了杨国柱的正兵营。一天之内,远处的清军营地一直没有动静,看来如王斗所说,他们伤亡惨重,已是无力进攻,突围正是良机。

“两位军门,从巨鹿到隆平八十里,只需过了陆唬河,除了官道,四面多河流田渠,奴贼追击围困不易,我军便安全了。从隆平往西到唐山,然后我们顺邸水上前到临城,再往北而行,便进入赞皇县山地,莽莽群山中,我军可从容休整。”

“最可虑的,便是从巨鹿西向陆唬河这六十里地,我军需严守军心,不可恐慌,更不可溃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杨国柱的中军大帐内,在商议突围之事时,王斗如此建议。

杨国柱与虎大威都是老将,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众人详加商议,最后决定以王斗的舜乡军与许月娥杀奴军垫后。虎大威为前军,杨国柱为中军,数百辆战车随在中军处,还有众多的车马,同样载运粮草与伤员。各军前后呼应,若是野外遇敌,立时全军汇合结为车营。就算走得慢些,也要每一步走得踏实。

最后杨国柱道:“今晚三更造饭,明早天一亮,我们就出发。”

……

宣大军数千人战死,除了一些重要军官外,这几千人遗体不可能运回家乡,也找不到木柴火化,只得收拾他们的衣冠遗物,运回家去造个衣冠冢。第二道土墙内挖了几个巨大的大坑,几千战死的宣大军,全部放入大坑内安葬。

天气阴寒,在高高垒起的坟墓前面,全军肃立,舜乡军火铳兵鸣响了自己火铳。

火铳声响中,低沉的军歌响起,在河水上空回荡。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大明各地军队,普遍以屈原的“国殇”为军歌,舜乡军中,同样人人会唱这首歌。歌声中,所有人泣不成声。钟显才号啕大哭,李光衡想起韩仲战死,也是泪如雨下。

看着数千人齐声痛哭,许月娥的杀奴军都是动容,在旁长吁短叹,许月娥也是默默无语。

王斗已经不会再流泪,他在心里默默道:“兄弟们,走好!”

……

十四日。

天微亮,所有营帐已是收好,装放于大车骡马之上,所有不能走动的伤员,也全部安放于车辆之内。卢象升,韩仲,杨通等人的遗体,同样用专门大车载运。卢象升的车马周边,更由督标营余下的军士们护卫。

全军数千人个个顶盔披甲,穿戴整齐,只等一声令下,就突围出发。

在全军面前,杨国柱,虎大威,王斗站在前面,杨国柱向众军鼓动,这个老将声色俱厉:“督臣死了,我们也没必要留在这里。我们的身旁,便是奴贼数万大军,大家要想活着回乡,就要保持行军肃整,不可恐慌。只要过了陆水,我等就可活命,行军途中,众军不得喧哗,不得擅自脱离,若有违者,立时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