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 家国安 第三十节 乡农的奏折(第2/3页)

李二津津有味的看着桌案上的文稿,不时地指出文稿中的几处错别字还有文法错误。

“这几句话说的还有点道理,俺家的老牛这两天就要下崽子,最是受不得惊吓,千牛卫的人嫌俺家怀孕的母牛走的慢,还在牛屁股上踢了两脚,也就是军爷咱们惹不起,换个人老汉会和他拼命……,观音婢,你看看,很有意思,派人去查查,谁踢了人家怀孕的母牛?混账东西!”

“俺家是晒果干的,春天雨水多,老汉担心果干受潮发霉,趁着这两天天气好,就拿出来晒晒,没晒到大街上去,就晾晒在自家的房顶上,结果千牛卫的军爷说有碍观瞻,要老汉把果干弄下来,一个脾气不好的军爷尝了俺家的果干之后,还说俺们家的果干不好吃,该拿去喂猪,天地良心,老曹家的蜜饯果子,在长安城卖的贵着呢……

这明显是文不对题,开始是告状,到了后面就变成夸耀他家果干了……

这里还有屠户上的文书,想问问朕打算在庄子上留几天,他家的猪已经杀了三头了,开春的日子猪肉不好存放,他用冰镇着也只能保持两天的新鲜,准备打听一下朕什么时候走,他好等集市开了卖猪肉,超过三天,猪肉就不新鲜了,也就不好卖了。”

长孙笑的前仰后合,指着桌子上的那些文稿对李二说:“命云家给百姓一些赔偿也就是了,估计云烨也愿意,他还在外面等着谢罪呢。”

李二恋恋不舍的将那些文稿合上,叹息一声说:“自从铜轨置放到朱雀大街上,这才是朕愿意看到,想看到的柬书,这里面说的,都是些活生生的百姓日常生活。

有人踢了自家怀孕的母牛,如果朕是那个老农,朕也不干,也要问个清楚明白,耕牛产犊,本就是农家的大事,和自己家添丁进口区别不大。

还有这个卖果干的,人家在自家的房顶上晾晒,关朕去云家何事?千牛卫私自吃拿百姓东西,连一句好话都不知道说么?

百姓就想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屠户的问话就很有意思,他只想尽快的把他杀掉的三头猪卖掉,这就是民生,卖掉猪肉拿钱,就是他的生活,天经地义没有对不起谁,是朕给他的生活添了乱子,他能给朕两天的期限算是厚道了,百姓也就是这几年变得富裕了,要是前些年,三头猪生生的放坏,屠户说不定就会破产。

铜轨里如果都是这样的文书,朕其实很喜欢看看的,乡风野趣总能让朕心旷神怡,可是你看看以前上来的都是些什么?那些文书的文辞唯恐不美,修饰唯恐不足,所言唯恐不骇人听闻,那些文章是普通百姓能写的出来的?

云家庄子受玉山书院恩泽,识文断字的乡农算是最多的,你看看他们写的东西,还不是磕磕巴巴毫无修饰,就是在说大白话,这才是百姓能说的出来的话,所以也就更加的真实。

这些意见都是针对朕来的,这就对了,说明百姓就在有事说事,耕牛,果干,猪肉,说的就是这三件事,没有其他目的,出了事情,解决掉就好。

那些文书说了些什么?太子的逾礼放纵!云烨的骄横,长孙家的贪渎,房玄龄的枉法,几乎将朝堂上的人数落了一遍。

好啊,朕的臣子都是些囊虫,只有朕一人英明无比,翻翻史书,有这样英明的帝王吗?铜轨设立之初,朕就担心会出现这种事情,总认为大唐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善良敦厚,结果,你看看,百姓确实是善良敦厚的,朕害的他的猪肉卖不出去,也客客气气的向朕打听行程,准备另想办法,可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人,却蠢蠢欲动,以为这是一个直达天听的机会,将朕的本意摧毁的干干净净,都水监已经在清查了,朕很想看看到底是谁在幕后操纵。”

长孙对李二的这些话充耳不闻,这不是她该插手的事情,笑着问皇帝:“那么,云家的宴会您去是不去?如果撤回千牛卫,也不妥当,失了皇家的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