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2章.旌旗未卷 第13节(第4/4页)

张机仰天悲啸,踉跄而出,苍凉悲慨之声不绝于耳。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

张机所唱,乃其好友王桀的《七哀诗》第一首,此诗作于王桀初离长安避乱荆州途中。

《七哀诗》是乐府旧题,大致比较偏重于写哀伤的题材,音乐上或为七段,因此得名。

张机所吟之赋乃王桀所作《登楼赋》。

登上这座楼向四面瞻望,暂借假日销去我的心忧。看看这里所处的环境,宽阔敞亮再也很少有同样的楼。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环绕着水中的长洲。楼的北面是地势高平的广袤原野,面临的洼地有可供灌溉的水流。北接陶朱公范蠡长眠的江陵,西接楚昭王当阳的坟丘。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黍稷累累布满了田畴。这地方确实美,但不是我的故乡,竟不能让我短暂地居留。

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啊,长长地超过了一纪直到如今。念念不忘想着回家啊,这种忧思,谁能承受它的蚀侵。靠着栏杆遥望啊,面对北风敞开胸襟。地势平坦可极目远望啊,挡住视线的是那荆山的高岑。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水荡漾长而深。故乡阻隔令人心悲啊,涕泪纵横而难禁。从前孔丘在陈遭受厄运,发出“归欤,归欤”的哀吟。钟仪被囚弹出楚曲,庄骂显贵越免不了露出乡音。怀念故乡的感情人人相同啊,哪会因为穷困或显达而变心。

日月一天天过去啊,黄河水清不知要到何日。希望国家能统一平定,凭借大道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力。担心有才能而不被任用,井淘干净了,却无人来取食。在楼上徘徊漫步,大阳将在西匿。萧瑟的风声从四处吹来,天黯淡而无色。兽惊恐四顾寻找伙伴,鸟惊叫着张开双翼。原野上静寂无人,远行的人匆匆赶路未停息。内心凄凉悲怆啊,哀痛伤感而凄侧。循着阶梯下楼,闷气郁结,填塞胸臆。到半夜难以入睡,惆怅难耐,辗转反侧。

乐府始于秦,绝于汉。

乐府建置始于秦代,与“太乐”并立,分属内廷掌管。据《汉书 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公元前7年,汉哀帝裁撤乐府官,下诏:“罢乐府官。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对这一史实,有“罢(停办)”、“省(精简机构)”两种解释。《汉书 礼乐志》明确记述:当时的乐府员工,经过裁减,余下约一半,并入了太乐机构。

音乐文学的史料中以乐府借称乐府诗词,已成通例。最早出现这种用法的是梁勰的《文心雕龙 乐府第七》。至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用乐府二字来概括入乐的诗歌。再晚,某些文人将套用歌词体式的不入乐的诗、词、曲亦皆名之为“乐府”,则是名词的混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