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46节(第2/5页)

长公主理解朝廷的艰难处境,也希望天子和自己的窘境得到改善,但朝廷在重农的基础上利用抑商来增收的办法,历史上的教训很深刻,她不能不慎重。当年孝武皇帝改制成功了,但杀了很多人,几乎摧毁了大汉的商贾。而王莽失败了,败得很彻底,连社稷一起葬送。王莽篡国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改制严重损害了当时王公贵族、官僚富豪们的利益。你既然不让我们活,我们就玉石俱焚,一起完蛋,结果王莽完蛋了,社稷倾覆了。今天呢?今天襄阳还有一个天子和朝廷,这位天子甚至违背祖制,大肆分封诸侯,两下比较,谁能给予这些人最大的利益?不难想像,长安改制的后果,很可能是一系列的叛乱,最后是中兴失败,大汉再次倾覆。

长公主越想越怕,浑身冰冷,不寒而栗。

大将军离开长安前,曾要求自己把燕无畏和风云铁骑调到晋阳戍守,当时自己觉得大将军小题大做了,现在看来,不是大将军谨小慎微,而是自己盲目自信,根本没有想到朝廷面临的危机。大将军显然已经看到了朝廷的危机,他预感到大军远征西疆将给朝廷带来一场动荡。而远征西疆,稳定北疆是朝廷的平叛策略,为了实现这个策略并确保中兴大业的成功,这场动荡是必要的,但这场动荡的中心是自己。李玮改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自己的支持,只要自己同意了,诏告天下颁布执行了,矛盾也就彻底激发了。

这场矛盾激发的后果有两个,一个是朝廷杀人,杀死所有敢于和朝廷对抗的人。一个是背叛者杀人,杀死夺走他们财富的人。自己首当其冲,成为背叛者要杀的人。而冲突一旦失控,州郡大乱,大将军首先就要保住小天子,其次是自己,再次是保住北疆这块根基之地。小天子一直在军中,有大将军的亲自保护,不会有事。燕无畏和风云铁骑到了晋阳后,不但能保护自己,更能戍守北疆。

大将军未雨绸缪,算无遗策。难道他真的是算无遗策?

去年的长安兵变,导致丞相蔡邕下台,李玮上位,大量武人随即入朝,而这些武人主要在哪里供职?州郡。现在并州刺史是张白骑,幽州刺史是樊篱,冀州刺史是杨明,青州刺史是张郃,兖州刺史是高览,凉州刺史是皇甫郦、司隶校尉是张辽,河南尹是徐晃,仅豫州刺史王泽和京兆尹余鹏两位大臣不是武人,但这两人都是北疆大吏。也就是说,一旦改制实施,朝廷只要下旨暂时授予州刺史部分军政大权,督领郡国,那么州郡就乱不起来。

征南大将军钟繇虽然坐镇豫州,但豫州刺史是王泽,荡寇将军雷重又有七万大军驻扎于许昌,钟繇即使背叛了,也难以影响大局,豫州依旧牢牢控制在朝廷手里。

先有李玮出任丞相,后有武人坐镇州郡,社稷稳若磐石。这个时候大军远征西疆,挑起朝廷财赋危机,继而借改制之名,抢夺王公贵族、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们的财富,这难道都是巧合?回过头去想想,这种巧合未免也太神奇了吧?

不可能。大将军要我把燕无畏和风云铁骑调回晋阳,那还是去年年底的事,这一切都是大将军安排好的。他把李玮推到丞相的位置上,把武人调到州郡任职,目的就是为了抢夺财富,为了能让国库盈实,为了给小天子主政打下坚固基础。

皇帝没有钱,靠赊贷过日子,靠别人的脸色过日子,靠卖官鬻爵过日子,哪里还有威望可言?哪里还能中兴社稷,稳定天下?

豹子大哥为了大汉,当真是殚精竭虑,无所不用其极了。我应该帮助他,有了豹子大哥的承诺,我即使死了,也心甘情愿。

“要做就要做成,否则就不要做。”长公主望着三位神色惊喜的大臣,郑重说道,“按此策改制后,朝廷一年能增加多少收入?你们具体算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