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13节(第2/4页)

五月初四。

司隶校尉陈宫拿着丞相的手令,亲自赶到廷尉府要人。吴资等人都是朝中秩俸千石以上的大吏,没有丞相的命令,不能随意缉拿,但郗虑夷然不惧,坚决不放。

五月初五。

郗虑要求抓捕张邈的奏章连夜送到了栎阳。中书监陈群公然违律,也不禀奏长公主,同意郗虑先抓人,拿到证据再说。郗虑亲自带人冲进了张邈府邸,连抓人带抄家,一次解决问题。张邈拒不招供,郗虑下令用重刑。张邈能忍得住痛苦,但他的夫人和儿子们忍不住痛苦,纷纷招供,有什么说什么。

这时候,丞相蔡邕等大臣的弹劾奏章才刚刚送到栎阳,请求长公主即刻任命新的廷尉卿。

下午,弹劾廷尉丞郗虑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进了中书监。陈群下令,全部扣押。

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怒气冲天地赶到了廷尉府,逼迫郗虑立即放人,但太傅杨彪、大司马徐荣随后赶到,据理力争,百般阻挠。

丞相蔡邕连夜急驰栎阳,向长公主求援。

五月初六。

长公主正在考虑廷尉卿的人选,看到丞相大人气喘吁吁地跑来,吓了一跳,急忙询问出了什么大事。

蔡邕三言两语把事情的始末大致说了一下,“殿下,中书监有什么权力同意郗虑抓捕张邈大人?郗虑大人没有殿下的圣旨,仅凭中书监的命令就抓人,算不算滥用职权?”

长公主大怒,急召中书监陈群。陈群理由很充足,说张邈已经不是上卿了,不过是个离职在家的待审官员,自己完全有权力同意廷尉府抓人,更无须禀奏长公主。“如果这种小事都要在半夜时分叫醒殿下,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

长公主哑口无言。丞相很愤怒,质问陈群,“你为什么扣押大臣们的弹劾奏章,欺瞒殿下?”

“中书监每天收到的弹劾奏章成百上千,如果殿下每件奏章都看,事必躬亲,她还有时间休息吗?”陈群理直气壮,“这些弹劾郗虑大人的奏章本来就是无中生有,内中详情我一清二楚,我为什么还要帮着你们诬陷郗虑大人?”

长公主气得脸色铁青,挥手让陈群退下。

“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堂,尽快把所有的案子结了。”长公主无奈叹道,“老大人,该让步的时候让一步,不要再斗了。如今大将军撒手走了,军队那边人心浮动,随时都有可能出事。军队一乱,招抚襄阳的难度就更大了。为了尽快平定天下,稳定社稷,还是暂时忍一忍。如果我们不能齐心协力,天下何时才能平定?”

“殿下,现在的形势不是我们要斗,而是其他人逼着我们斗。”蔡邕长叹道,“大将军走了,无人可以威慑朝堂各方,大家为了权势,想方设法找机会打击对手,我们稍有疏忽,马上就会陷入死地啊。你看看,这才几天,事情就完全失控了。”

“大将军……他,他太过分了……”长公主越想越气,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什么理由都不说,莫明其妙地就走了,哪有这样的人……他是大将军,他还控制着军队,而且就算朝廷要夺他的兵权,也不过是收回本来不属于他的那部分兵权,难道这也过分吗?他如果一直控制着所有的兵权,那将来怎么办?陛下长大了怎么办?”

“殿下,大将军离开朝堂,不是在意兵权,而是在意中兴策略。他非常顽固,他坚决不同意议和,不同意立藩,他还想打仗,这才是他离开朝堂的主要原因。”蔡邕摇头哀叹,“他打了十几年的仗,死了几十万兄弟,突然要和仇人同殿称臣,要和曹操这样的杀人屠夫称兄道弟,他接受不了,他也不愿意接受。他离开朝堂,撒手不管,其实就是想让朝堂大乱,让议和之事彻底失败,继而让朝廷的中兴策略按照他的设想制定和实施,让战争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把所有的叛逆都杀得尸骨无存。在他的心里,仇恨和功勋远比天下千千万万的生灵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