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9节(第3/6页)

鲜于辅暗暗吃惊,心里一阵发寒,两手不由自主地把腿上的毛褥子向上拽了拽。

“这么说,你有对策了?”

李弘皱皱眉,“想法不是很成熟。我对你说说,你看行不行。”

目前朝堂上的争斗,最终目的还是夺回我的兵权。

洛阳收复后,中兴大业的基石已经奠定,采用何种平叛策略其实无所谓,直接影响中兴大业的是我们的朝堂,我们的中兴策略,我们的新政,而对中兴大业危害最大的就是我手上的兵权。

只要兵权控制在我手上,朝堂上下寝食不安。

“所以,我打算辞去大司马一职,还是做我的大将军。”李弘平静地说道。

鲜于辅骇然心惊,刚想出言阻止,蓦然想到李弘必定留有后手,这肯定是以退为进的缓兵之策,还是继续听李弘往下说吧。

“在军中,最为长公主信任的是子烈(徐荣),最为外朝大臣所认同的也是子烈,所以……”李弘看了鲜于辅一眼,“我打算举荐子烈为大司马。”

目前朝中资历最老的,暂时没有官职的,而又能得到各方认同的将军只有徐荣。鲜于辅有胡人血琉,麴义的性格飞扬跋扈,两人都不合适出任大司马一职。

上午,我对丞相大人说了,在太尉大人回避期间,太尉事暂由飞燕代领。荀攸大人这个太尉做不了几天了,此事最后不论结果如何,他都要主动请辞。这样将来飞燕做太尉,子烈出任大司马,你代替飞燕出任光禄勋,再加上卫尉奉先(吕布)、执金吾子龙(赵云),我们六个人在朝堂,完全可以控制兵权。我实在没有必要顶个大司马的官衔,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鲜于辅犹豫了片刻,迟疑道,“子烈对长公主言听计从,如果他在兵事决策上听从长公主的,将来的事情可能……”

鲜于辅和徐荣有些矛盾。几年前在晋阳的时候,长公主曾在北疆强行推行“土断”之策,当时主持河东军政大权的徐荣坚决支持,鲜于辅为此和他差点反目,认为徐荣背叛了李弘。现在李弘想退到幕后,把徐荣推到幕前,鲜于辅非常担心,害怕再次发生同样的事。

“我正是需要子烈(徐荣)支持长公主。”李弘笑道,“换句话说,适当的时候,长公主可以通过子烈,拥有部分兵权,以解决在国政决策上碰到的棘手问题,从而极大缓解目前官制中的弊端对国政决策所产生的制约。同时,也通过徐荣参隶尚书事,进一步帮助武人影响和控制国政决策权。”

如果徐荣以大司马的身份参隶尚书事,那么就有六位上公大臣和长公主一起决策国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太傅、大司马、大将军,其中北疆武人占了一半,这对长公主的最后决策显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国政决策主要是中书监,而中书监又实际上控制在仲渊(李玮)手上,上公大臣们对长公主的影响并不大。”鲜于辅觉得李弘这个办法未必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你知道仲渊为什么拒绝担任中书监,而在外朝做一个大司农卿吗?”李弘笑着问道。

“他还不是和你一样,担心锋芒太露,成为众矢之的。”鲜于辅笑道,“那小子狡猾得很,轻易不会做个出头鸟。”

“不是,他真正的目的是想在外朝建立势力,继而控制外朝。”李弘摇手道,“他的目标是丞相。”

“他想做丞相?”鲜于辅诧异地望着李弘,连连摇头,“他资历不够,除非再过十年,否则绝对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李弘用力挥挥手,大声笑道,“把朝堂上有资历做丞相的大臣都赶下去,仲渊不就顺理成章,入主丞相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