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8节(第2/4页)

“事实已经摆在这里。大将军有两个女儿,大将军和长公主的关系朝堂上下都清楚,再过几年,小天子长大了,长公主自然会向大将军提亲。”杨彪笑道,“试问,现在朝中哪位大臣敢向大将军提亲?你敢吗?”

袁耀毫不犹豫地摇摇头。向大将军提亲,等于和皇帝抢媳妇,纯粹找死。

“如果没有大将军,也就没有今天大汉中兴的希望。大将军忠诚于大汉,忠诚于天子,这是朝堂上下的共识。我们都愿意大将军至死都能象过去一样,象现在一样,始终不渝地拱卫大汉。但大汉四百年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外戚始终是危害社稷的最大祸患。当今朝堂上,包括长公主,包括大将军自己,谁敢保证大将军将来不会成为第二个王莽、梁翼。”

“王莽、梁翼等外戚干政祸国的教训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董卓和一帮野蛮的武人倾覆社稷的教训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而我们更不能眼睁睁看着流血流汗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中兴大业毁于一旦。所以,新政中首先规定了外戚、宦官、后宫不能干政,即使皇统出现了问题,国政也由顾命大臣主掌,而绝不能交给后宫。违律者,以谋大逆罪论处。然而,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律法能不能得到遵从,关键要看人是否愿意遵从律法。”

“难道……”袁耀迟疑良久,小声问道,“这就是朝堂最大的危机?这似乎……有点想得太远了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何况国事?未雨绸缪,是朝廷必须要做的事,难道我们眼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还无动于衷吗?”杨彪笑道,“当然了,外戚干政不是现在朝堂最大的危机,朝堂上目前也没有外戚。但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为了中兴大业的成功,为了社稷的长治久安,朝廷要早作准备,不能等到外戚干政了,再去亡羊补牢,以致双方杀得血流成河,汉祚倾覆。”

“那么,朝廷用什么办法才能确保大汉律的权威,防止外戚干政?很简单,官制,卓有成效的官制。官制的核心是什么?是皇权和相权的制衡。皇帝做皇帝的事,丞相做基相的事,大臣们做大臣们的事,保持权力的制衡。如此一来,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社稷的稳定,确保社稷地长治久安。”

“但现在呢?现在的官制是什么?是朝堂各方为了开创中兴大业,不得不互相妥协的一种极度畸形的官制。这种官制随着洛阳的收复,中兴大业基石的奠定,它对社稷的危害,对中兴大业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中兴大业能否成功关系到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官制的修改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但官制的修改要触及到天子、长公主和北疆武人的利益,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中兴大业的快速推进,酝酿了朝堂上一场最大的危机,那就是官制的危机。”杨彪拍拍霍然大悟的袁耀,笑着说道,“它的爆发是必然的,当它爆发的时候,它会把所有人都牵扯进去,谁都躲不掉。”

杨彪咳嗽了几声,伸手拿起一块炭木丢进了火盆,然后掸了掸手上的灰,继续说道:“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解决这场危机的突破口是什么。”

“官制要想达到最理想的状况,首先要维持皇权和相权的平衡,也就是说,外朝要拿回全部的相权,而中内朝的权柄会有很大损失。至于兵权,则回归于皇权和相权之内。”

“朝堂上如果实现了这种格局,长公主和大司马大将军李弘的权柄将遭到严重削弱,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如何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呢?”杨彪笑道,“突破口就在大将军身上。”

“去年,北疆士人和北疆武人的分裂,其始作俑者就是长公主。洛阳收复后,北疆系的权势太大,长公主担心董卓之祸重演,利用当时朝堂上的形势,说服了李玮夫妇,并联手骗得了李弘的支持,结果官制修改成功,而北疆士人和北疆武人也走上了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