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75节(第2/4页)

李弘大为钦佩,和他一直谈到了深夜。

****

十月中,长公主离开晋阳。

她站在晋水之滨,回头望着雄伟的晋阳城,感慨万千。

十二年,自己在晋阳待了十二年,为挽救大汉努力了十二年,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长成为一个支撑社稷的柱石。虽然自己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一切都是值得的。看到千千万万的百姓不再为了生存而挣扎,看到千千万万的大汉将士在前线呼啸杀进,看到中兴大业的基石一块块垒起,看到大汉逐渐恢复昔日的雄姿,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能含笑于九泉了。

长公主赶到龙山,拜祭了忠烈台上的英魂,然后放舟而下,沿汾水河南行,急赴关中。

****

十月,西疆,河西。

九月底,柯比熊率军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赶到了阴山南麓,并进入长城,在高阙关隘会合了虎贲将军雷子。

十月上,雷子、柯比熊率军赶到贺兰山附近,会合了先期到达此处的弧鼎、弃沉、木桃、木李四位鲜卑小王。

十月中,大军赶到了武威郡北部的休屠泽北部荒漠,会合了先期赶到此处的步度更、泄圭泥,三万大军至此集结完毕。

休屠泽是一个大湖,本朝叫都野(现在叫鱼海子或者玉海)。源自祈连山的卢水汇聚到休屠泽。休屠泽的南部是亦不剌山,汉人叫大泉山。在大泉山的南部就是长城了。

雷子是这支大军的统帅,他打算沿着卢水而上,先夺取武威小城,然后翻越亦不剌,接着夺取宣威、休居两座小城,继而占据武威郡的郡治姑臧城,切断河西羌人北归之路。

但柯比熊和步度更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攻击之策。他们认为冬天已经到了,留给大军攻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抢在大雪来临之前返回阴山和河套一带过冬,还是放弃攻城,转而对羌人部落的居住地烧杀掳掠为好。

此次攻击的目的是为了把河西的羌人引回来,从而逼迫羌人撤出汉阳,缓解凉州局势。但如果能攻占姑臧,切断羌人退入河西腹地的道路,将非常有利于大军明年收复河西。为此雷子反复劝说,但柯比熊态度坚决,他认为留给大军攻击的时间太短,而且大军也没有做好攻占姑臧的准备,此策成功的可能太小,没有必要冒险。

在争论中,鲜卑人的意图渐渐暴露。步度更、木桃、木李等西部鲜卑人想迁居河西,而弧鼎、弃沉也有同样的想法。只不过他们碍于自己和大将军的关系,不好明说。

河西对于大汉人来说,是个贫瘠荒凉之地,但对于居住在更加贫瘠的大漠西部的鲜卑人来说,这里却是他们极度向往的肥美之地。

河西四郡河渠纵横,阡陌相连,水草肥美,后世曾有塞北江南的美誉。河西的河流湖泊都来自祁连山。祈连山上的雪水融化后汇集成道道河流,较大的有谷水、弱水、卢水和冥水。这些河水聚集成了休屠泽、居延泽和冥泽等湖泊,因此这里自古便是垦荒农耕、牧养牲畜的好地方。

河西一度为匈奴人所占据,但自从本朝从匈奴人手里夺到河西后,匈奴人的元气受到了很大损失。著名的匈奴民歌中就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传唱。

河西四郡的地理形势就像一条狭长的通道连接着关陇和西域,而这正是汉人得到河西之地后,匈奴人、羌人、鲜卑人自始至终就没有放弃争夺河西的重要原因。

河西通道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面是祁连山,北面是合黎山,通道夹在两山中间。通道的两头,南有琵琶山(今乌鞘岭),北有阳关、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