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69节(第4/5页)

蒋济头晕了,他从未接触过这么复杂的朝堂争夺,他艰难地吞了一口口水,尴尬地问道:“傅大人,长公主是当今天子的姑姑,她现在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为了给天子将来主政铺路吗?”

王凌笑了起来,颇为不屑地看了蒋济一眼。蒋济面孔微红,神色愈发尴尬。

“中兴大业不是当今天子的,不是长公主的,不是大将军的,也不是朝中大臣们的,而是大汉的。大汉中兴了,所有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确保大汉中兴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是一件需要两代人,甚至三代人持续努力的事。”傅干平静地说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中兴大汉的策略,长公主有,大将军有,丞相大人有,李玮大人也有,但谁能说自己的中兴之策是正确的?既然无法确定中兴之策的对错,那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确保朝堂上的大臣们能对中兴大业保持着长久的忠诚。谁能做到这一点?只有我们,只有北疆人,只有北疆武人。北疆武人出生贫寒,安宁幸福的生活是他们的梦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梦想。大将军认为,只有北疆武人和他们的后代才能用自己的勇猛和忠诚捍卫大汉,捍卫大汉的中兴大业。”

“我们不需要放弃疆土的人,不需要忠诚于权势的人,不需要畏惧于战场的人。”傅干稍稍有些激动地挥动了一下手臂,“大汉需要铮铮铁骨的勇士,需要无坚不摧的铁骑,需要战无不胜的军队。”

“谁能给予我们这些?长公主吗?当今天子在她的教育下,在一帮宁愿放弃疆土也要顾惜自己权势的大臣们的教育下,能给予我们这些吗?”傅干冷笑,“如果我们不及时扶持天子,不把他带上战场,不把他锻造成铁血悍将,北疆武人将来还能在朝堂立足,还能为中兴大业而奋战吗?”

蒋济几乎窒息了,他张大嘴巴望着慷慨激昂的傅干,瞠目结舌。

“在羽翼下长大的天子会有多大成就?如果天子才智有限,长公主会还政于天子?回头看看本朝的历史,一幕幕血淋淋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傅干一拳砸到案几上,“大将军的决定不可更改,如果长公主执意不从,天子和朝廷休想走出晋阳。”

傅干和王凌显然无法控制情绪,拟写的奏章总是有一股咄咄逼人的味道。刚性太强不利于说服长公主,所以大将军请出了蒋济。

蒋济总算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他稍稍考虑了一下,一挥而就,洋洋洒洒,甚为精彩。

大将军对奏章极为满意,一字未改,让八百里快骑连夜送到晋阳。

****

八月底,晋阳。

长公主不待看完大将军的奏章,粉脸就气得通红,神情极其愤怒。

大将军对朝廷的决定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他在奏章中只提出了两个建议。

考虑到天子将来要承担中兴大业,要重建大汉昔日的辉煌,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让天子在战火中磨炼,在苦难中成长,要让他像孝武皇帝、光武皇帝一样,坚忍不拔,勇猛无畏,为将来成就盖世伟业打下坚实基础。

大将军建议天子即刻奔赴洛阳战场,指挥大汉将士奋勇作战,而且从此后,每逢大军出征,天子必定亲征。有殿下和诸位大臣坐镇京都,有天子和大汉将士征伐天下,中兴大业何愁不成?

接着大将军又说道,考虑到天子常年在外征伐,不能荒废学业,所以特举荐邯郸学堂大祭酒郑玄、太傅杨彪、光禄勋张燕、龙骧大将军赵云、中书监田畴、凉州刺史贾诩、大将军府长史傅干和自己共八位大臣为“天子师”。天子在京时,由郑玄、杨彪授课,天子征伐时,由自己和其余六位大臣为其授课。

这两个建议不足百字,但理由却有数千字,把天子御驾亲征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