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68节(第2/5页)

袁熙极力反对,他要求留守鲁阳,要配合豫州的袁谭反攻颖川。

庞季很激动,他冲着袁熙大声说道,如今洛阳被困,粮草断绝,北疆军又在各个战场上连续打了五六个月,试问李弘会在这种情况下即刻攻打洛阳吗?不会。他会抓紧时间巩固颖川,他会想方设法打击我们。只要我们对北疆军无法形成威胁,李弘就可以慢慢打洛阳,甚至可以围而不攻,所以我们当务之急是保存兵力,是保持对北疆军的持续威胁。

邓义也劝说袁熙。宛城的粮草辎重决定着我们的生死,现在只要保住了宛城,将来我们随时都可以攻打颖川,又何必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蒯越断然决定弃守鲁阳,全军后撤宛城。袁熙虽然极不情愿,但他实力太差,依靠个人力量无法守住鲁阳,只能和荆州军一起南撤。

八月底,颜良兵不血刃,夺取鲁阳。姜舞得到颜良的急令,率军回撤,坚守于堵阳、叶城和昆阳一线。

****

八月,益州,汉中。

汉中和巴蜀之间山峦叠嶂,两地之间仅靠金牛、米仓和洋巴(荔枝道)三条栈道相通。

八月上,刘备率前军五千人取到金牛,到达阳平关下。

去年十月袁绍、刘表等人相聚南阳宛城的时候,张鲁没有赴约,这让袁绍非常担心,速派侄子袁靖赶到汉中劝抚张鲁。其后张鲁拒绝了河北的招抚,但汉中五斗米教众欲推张鲁为“汉宁王”一事让袁绍极为愤怒。

张鲁是个什么东西?不过一个米贼而己,竟然敢称王?

张鲁的父亲叫张陵,大约在本朝孝顺皇帝时期(公元126年到公元144年)于巴蜀鹤鸣山创建了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信奉老子的《道德经》,这和张角的太平道信奉《太平经》不一样。不过两者都治病救人,都立志要创造太平世界。太平道治病的时候,叫人叩头思过,喝符水,不收报酬。五斗米道治病的时候,叫人闭门思过,祷告天地,报酬是五斗米。五斗米的数量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一贫如洗的人根本支付不起,但有钱人支付得起。张陵让有条件的人支付五斗米的报酬,其实就是劫富济贫。这也是五斗米道的由来。

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行其道,但张陵的得意门生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一个叫张修的人。张修和张角齐名,天下皆知。张角的黄巾信徒叫蚁贼,张修的五斗米信徒叫米贼。

张鲁是张衡的儿子,他母亲有养生之道,益州闻名。刘焉到了益州后,慕名而拜之,自此交往甚密。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张修、张鲁奉刘焉之命攻打汉中,杀了太守苏固,不久张鲁又把张修杀了,独霸汉中。

张修在汉中以五斗米道的教义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宽惠政策。张鲁独霸汉中后,承继了张修的各项政策。比如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张鲁自称“师君”,凡来学道者,初称“鬼卒”,成为道中信徒者则号“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张鲁的汉中府不置长吏,而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

张鲁利用五斗米道的教义和信徒,迅速稳定了汉中,并让汉中成为一块富裕安宁的太平世界。董卓乱政之后,关中曾有一万多户逃进汉中,加上从洛阳、颖川、南阳一带陆陆续续逃到汉中的百姓,汉中人口达到了十万户五十多万人。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土地富饶,虽然人口急剧膨胀,但在张鲁和五斗米道信徒的努力下,逃难者不但度过了难关,还垦荒耕种,既养活了自己,又富足了汉中。为了保护汉中和汉中的百姓,张鲁组建了一支三万人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