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52节(第2/5页)

在北疆军连战皆捷,徐、扬两地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曹操和孙权都有可能改弦易辙,转而投靠河北。现在双方正在接受河北的调解,而河北为了打洛阳,也正在极力拉拢他们。目前袁绍找不到任何说服他们对抗河北的理由,除非曹操和孙权在徐扬两地站稳了脚跟,有了和北疆军对抗的实力,否则他们不会自寻死路。

长江南北两岸的局势现在很微妙,牵一发而动全身。曹操被北疆军牢牢牵制住了,动弹不得,无法出兵控制长江北岸的庐江郡。曹操不能占据庐江郡,就面临江东的威胁,无法在江淮站稳脚跟。江东则处在曹操和刘表的两面夹击之下,为了摆脱困境,孙权在河北钳制住了曹操的情况下,不惜一切代价攻打刘表,意图稳定江东。刘表被江东拖在了战场上,进退不得,无力北上支援袁绍。

袁绍为了得到刘表的援助,也为了让曹操和孙权摆脱困境迅速稳定江淮和江东,从而摆脱河北的威胁,帮助自己牵制北疆军,袁绍打算出兵攻打庐江郡,打破长江南北两岸的困局。

北疆军为了攻打颖川,让袁耀的军队离开庐江郡杀进了汝南。江东的军队正在攻打刘表不敢北上全取庐江郡以免激怒了曹操。曹操也不敢动,担心激怒了河北导致谈判破裂徐州受到打击。所以庐江郡的北部目前没有任何军队,袁谭可以大摇大摆地杀进庐江郡,乘着江东军和荆州军正在江夏激战的时候,一举拿下庐江郡。

袁谭拿下庐江郡后,既能威胁江东,又能把庐江郡送给曹操,让曹操迅速在江淮站稳脚跟。曹操在江淮站稳了,反过来可以威胁中原钳制北疆军,并能帮助袁谭控制豫州南部郡县。

江东失去了庐江郡,防线收缩到长江南岸,受到了曹操和袁谭的威胁,只能从江夏撤兵。但撤兵会让江东一无所获,江东郡县还是处在曹操和刘表的夹攻之下,这时袁谭可以出面斡旋。

在河北强大的威胁下,曹操、孙权和刘表只有结盟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结盟后,曹操在江东和荆州的支援下可以暂时摆脱河北的威胁,迅速恢复实力。孙权也能暂时摆脱曹操和刘表两面夹攻的危险迅速稳定江东。刘表则能暂时摆脱江东的威胁,全力北上支援袁绍。

从整个形势来看,如果曹操、袁谭、孙权能齐心协力,在北疆军攻打洛阳的时候,联手开辟东路战场并向中原发动攻击,则袁绍固守洛阳的难度大为减低。但事实上根本不可能,曹操的实力没有恢复,孙权没有稳定江东,袁谭也没有完全控制豫州,他们即使联手,也不敢贸然攻打中原。除非北疆军在洛阳城下损失巨大,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否则曹操、孙权这两个人无论如何也不敢公开跳出来与河北对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曹操和孙权还是脚踏两条船,以便在河北和洛阳之间捞取最大利盖。

既然曹操和孙权没有信心和勇气开辟东路战场对抗河北,那么袁绍只好选择最难的一条路,那就是控制益州,开辟西路战场。

益州现在有三股势力。汉中的张鲁已经和袁绍联姻。江州的赵韪和刘表关系密切,屡次向刘表求援。成都的刘璋遭到张鲁和赵韪的南北夹攻,日子艰难,已经数次向袁绍求援。现在正是控制益州的最佳机会。但问题是,刘表早就想拿下益州了。如果不是因为中原大战,不是因为江东屡屡攻打江夏,刘表已经利用赵韪成功占据益州了。

在今天这个事关社稷存亡,洛阳生死的关键时刻,袁绍当然不能因为这件事得罪了刘表,何况他手上也没有多余兵力去打益州了。不过,荆州这几年频繁用兵,损失也很大,如果再派一支军队西进益州,中路洛阳、南阳一线的防守力量将严重不足。袁绍的军队主要集中在洛阳,南阳的防守主要依靠荆州军,所以现在能承担西进益州,开辟西路战场重任的只剩下一个人,那就是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