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50节(第2/3页)

但更严酷的现实是,重振大汉,中兴社稷,仅靠北疆人和强悍的北疆军的确不行。收复的疆域扩大了,形势更复杂了,新政的实施难度更大了,朝廷迫切需要更多的士人进入朝堂,需要更多的力量来帮助朝廷推动中兴大业的前进。

长公主突然想到了孝武皇帝,想到了光武皇帝,她现在深刻理解了两位先皇当时倚重尚书[被屏蔽词语]揽权柄的原因。要想完成振兴社稷的大业,只能把决策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依靠一帮忠心耿耿的臣僚牢牢地把握住大业推进的方向。随着大业的推进,随着完成大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治国策略之争,各方权势之争也越来越激烈,而解决的办法不是妥协,不是退让,而是应该坚决地稳稳地抓住权柄,丝毫不能放松。否则不但中兴大业可能失败,社稷更有可能倾覆。

现在,自己要完全彻底的控制权柄,同时,又要得到各方势力的信任,在不损害朝中大臣和各方权势的利益的前提下,让他们为中兴大业继续奋斗。

我该怎么办呢?

长公主抬头望着窗外美丽的夜空,眼里露出了深深的忧郁。父皇、列祖列宗,你们在天之灵要帮帮我,帮帮我啊……

****

七月中,兖州,定陶,大将军行辕。

长公主的书信和尚书令李玮的书信都摆在案几上。

李弘、鲜于辅、张燕。玉石、赵云、颜良、左彦、田畴、傅干、陈好十个人围坐在案几四周,一个个神情凝重,沉思不语。

“公定(朱穆)和伯翰(余鹏)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鲜于辅突然问道。

“最快也要到下个月底。”李弘说道,“他们回到晋阳后,可以及时进入内朝,帮助殿下迅速巩固内朝权柄。”

“殿下在信中说,现在重要的是稳定,在我们没有拿下洛阳之前,保持朝堂的稳定非常重要。打洛阳需要动用朝廷所有的力量,而且目前我们正在做打洛阳的准备,粮食、军械、兵力、民夫的筹措和征调都需要一个稳定和齐心协力的朝堂。因此,有些事我们必须非常慎重,千万不要激化矛盾。如果明年攻打洛阳功败垂成,未来三到五年内,我们很难卷土重来了。”鲜于辅叹道,“此刻,北疆人进入内朝,外朝的反应会不会非常激烈?”

“现在关键是增兵。没有足够的兵力,我们无法攻克洛阳。”张燕说道,“但目前殿下的处境很艰难,她要想稳定朝堂,只能在我们和各方势力之间求平衡。不过朝堂上的权势平衡无助于解决问题,必须寻找一个突破口,以便朝廷能迅速增兵。殿下的意思是从巩固内朝权柄开始,也就是说,尚书台也罢,外朝也罢,都有可能失去决策权。”

“大将军手上还有兵事决策权,殿下这个办法对我们的影响似乎并不大。”玉石说道。

“兵事决策权受制太多。没有财赋权,大将军就无法调动钱粮,没有节度地方权,大将军就无法征调民夫。外朝如果在大战关键时刻刁难我们一下,这仗就无法打了。”张燕摇头道,“如果仲渊(李玮)做丞相,子泰(田畴)出任尚书令,彦才(傅干)做中书监,我们就能完全控制朝政,但长公主不会同意,外朝大臣更不会同意。北疆人完全控制权柄,权柄等于失去制约,这对中兴大业威胁太大,所以长公主才想了个巩固内朝权柄的办法。看样子她要效仿当年的孝武皇帝和光武皇帝,把权柄完全集于一身了。”

“什么意思?”颜良浓眉紧皱,冷声问道,“殿下要卸磨杀驴吗?”

颜杰阵亡的消息传来后,颜良情绪消沉,话也越来越少了。

“你不要这么理解。”田畴解释道,“从目前形势来看,集权于一身确是稳定朝堂保持中兴策略持续不变的唯一办法。当年孝武皇帝能成就一番伟业,光武皇帝能中兴大汉,都是得益于集权。号令所指,天下莫不遵从,这样才能做好事情。象现在这样,为了增兵平定天下,朝堂上竟然吵成一片,那还能干什么?为了定都长安,长公主竟然被铺天盖地的反对大潮淹没了,皇权的威仪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