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30节(第2/3页)

最后,袁绍书告刘备及豫州各郡太守,希望他们齐心协力死守颖阳、颖阴和许昌一线,想方设法击败北疆军,重新夺回颖川。

袁微等人告辞离开。袁绍站在门口,望着他们疲惫的身影,心中蓦然升起一股悲哀和恐惧。这种不安的情绪迅速蔓延了全身,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关中,现在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关中战场上,关中大战一旦失败,洛阳随即陷入北疆军的包围,自己若再想力挽狂澜,扭转乾坤,难上加难。关中大战会败吗?韩遂会不会临阵倒戈?河北如果四面包围了洛阳,战线拉得太长,兵力会被严重分散,它在任何一个战场上都无法对洛阳形成绝对优势。也就是说,我只要在其中一个战场上取得胜利,河北的围攻之策即告失败。我还有机会,还有击败河北的机会。

****

大汉国建兴四年(公元200年)七月。

七月初,关中,新丰城。

韩遂接到徐荣的书信,得知河北急于向关中迁移人口后,极为愤怒,他认为河北欺骗了自己。

河北一直说,大军进入关中,是为了攻打关西和洛阳,但军队进入关中后,河北却突然决定向关中迁移人口,这明显是逼迫自己撤回西凉。河北为了得到关中,已经急不可耐地举起了战刀。然而,韩遂担心自己兵力不够,迟迟不愿展开攻击。如果西凉人以惨重的代价击败了北疆军,不但无法继续占据关中,连戍守西疆都成问题。韩遂不想冒险,他希望一击而中,他还在耐心地等待。

袁绍的书信送到关中后,韩遂松了一口气。北疆军在河南、颖川同时发起攻击,说明中原战场上的军队并没有千里迢迢赶到关中战场。渭水河南岸的郑白渠大营里,只有河东的北疆军。河东只有五万军队,而黄河北岸的风陵渡、大阳城一线需要军队防守,能渡河进入关中的军队最多不超过四万人。

这时北疆铁骑也出现了。一支大约五千人的军队从安定郡直杀茂陵、平陵,并和西凉铁骑发生了两次小冲突。散布在池阳、高陵一线的斥候们回禀说,他们在郑国渠北岸发现了北疆铁骑的踪迹,但对方人数不多,大约在五、六千人左右。此刻庞德的军队还在天穹沙漠一带,韩遂因此估计河北能征调入关的铁骑大概在两万人到三万人之间。但现在斥候探查的结果和他的估计有很大出入。

韩遂有些不安,命令斥候们尽可能接近北疆军的郑白渠大营,以探查北疆铁骑的情况。

目前在关中战场上,自己有六万人马。除掉驻守长安、槐里等城池的军队外,能投入战场作战的兵力不到五万人。袁绍的四万大军已经秘密赶到潜伏位置。两军加在一起大约为九万人。北疆军的兵力如果和斥候探查的结果接近,确实是五万人左右的话,那么联军很难全歼对手。以不到两倍的兵力围攻对手,尤其在北疆军小心戒备的情况下,能重创对方就是最好的战果了,但自己的损失肯定很大。

韩遂不愿付出这个损失,他想利用渭水河,先把北疆军一部诱骗到渭水河南岸,集结绝对优势兵力予以围歼。然后再渡河展开追击,把剩下的北疆军围杀在黄河岸边。

韩遂为此特意派出凌孺赶到郑白渠,佯装和河北商谈具体细节,同时要求徐荣立即率军渡河攻杀华阴,夺取潼关。徐荣婉言拒绝,说大将军目前正在中原战场指挥大军攻打洛阳,河北财赋不足,无法在两个战场同时开战。徐荣认为攻打潼关的最佳时机应该在十月,也就是人口迁移到关中后,准备秋耕的时候。

韩遂一筹莫展。

徐荣根本没有渡河的意思,他已经着手安排人口迁移一事了,而袁绍却一天三封书信来催,恳求韩遂立即展开攻击,否则不但颖川丢失,连洛阳都岌岌可危了。高干、辛毗、朱灵也亲自赶到新丰城催促。高干甚至威胁说,如果大人不愿打,我们就独自展开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