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17节(第3/4页)

赵行愣了一下,忽然高举双手,仰天长叹,“苍天啊,赐给我一个美女吧。”

王凌、王昶、任意看到赵行摆出一副绝望的表情,无不捧腹狂笑。

跪在地上的两个侍女也是忍俊不禁,掩面偷笑。

风雪的心情好多了,常常和大将军府的一帮亲卫们飞马骑射。两个侍女跟在夫人后面形影不离,有时在风雪的怂恿下也学着骑马射箭。这时卫士们一拥而上,抢着做“护花使者”,乱成一团。

河堤上的笑声如同中原大地上的明媚春光一样,让人倍感温馨。

随着各地的春耕逐渐接近尾声,朝廷的攻击准备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但大将军的最后决策却迟迟没有做出。

长公主和丞相蔡邕、太尉徐荣、尚书令李玮等朝中重臣连番催促,要求大将军立即做出决策,以便朝廷迅速展开攻击部署。

太尉徐荣主张先攻关中,而光禄勋张燕主张先攻洛阳,这两种攻击之策各有利弊,李弘一时间也很难做出决断。

先攻下洛阳,对中兴大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好处不言而喻。

如果先打关中,那么攻打洛阳的时间就要推迟,留给袁绍等叛逆恢复元气的时间也越长,洛阳也就更难打,这显然不符合朝廷急速平定天下的主旨。所以徐荣的这个计策在晋阳并没有得到长公主和众多大臣的赞同。

李弘和麴义、赵云、玉石、樊篱、荀攸、傅干等文武大吏反复商议权衡,争论非常激烈。但和晋阳的情况一样,意见分歧太大。

李弘曾书告鲜于辅,征询他的意见。鲜于辅回答得干脆,打洛阳,但李弘却倾向于先打关中。他本意想得到鲜于辅的支持,谁知现在打洛阳却成了朝廷文武大吏的共识,只有极少数人坚持先打关中,这让李弘很难做出决策。

朝廷显然担心李弘的决策不利于中兴大业的推进,所以在开春后,急派皇甫郦再赴长安,急调铁骑再赴西凉会合庞德,逼迫韩遂尽快做出决断和北疆军联手攻击洛阳。在最新一封书信中,朝廷说已经得到了皇甫郦的回奏,说韩遂的口气已有所松动,只不过条件略为苛刻了一点。

深夜,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

大将军站在巨幅地图前,望着地图上的关中,默默地沉思着。

傅干轻轻走到李弘的身后。“大将军,马上就要到子时了,你还是回去吧,夫人还在等着你。”

“我不回去了。”李弘摇摇手,“我已经让任意告诉夫人了。”

傅干知道李弘的脾气,没有再劝,“大将军,攻打洛阳是众望所归的事,你为何……”傅干欲言又止,“大将军,决策打洛阳,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你知道反对攻打洛阳的大臣,主要都是哪些人吗?”

“太尉徐荣大人,左卫将军麴义大人,前太仆卿盖勋大人,少府卿贾诩大人,征西将军庞德大人,厉威将军华雄大人,还有大将军你。”傅干蓦然想到什么,吃惊地说道,“西凉人。除了太尉大人和你,都是西凉人。”

“子烈(徐荣)在西凉待了近十年,而我也认识了很多西凉人,比如皇甫将军,你父亲,还有边章先生,北宫伯玉……”李弘转身看着傅干,轻轻叹了一口气,“我们都知道,关中对西凉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西凉人近百年来的梦想,是西凉人摆脱贫穷和战火的希望所在,更是边章和韩遂高举大旗背叛朝廷的主要原因。”

李弘伸手拍了拍傅干的后背,无奈地说道:“韩遂绝不会放弃关中。”

“但朝廷不这么想,长公主也不这么想。”傅干说道,“他们认为凭借河北现在的力量,足以逼迫韩遂俯首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