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8章.箭在弦上 第9节(第2/7页)

从先帝开始,到张温和自己这帮大臣到北疆,到长公主主政,所有人都把重振大汉的希望寄托在李弘身上。但所有的人也在努力制约李弘,都想把李弘对大汉的威胁降到最低。李弘也是人,他也感觉到威胁,他也要为生存而努力抗争。这种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会不会激烈碰撞,最后导致大汉的彻底颠覆?

崔烈收回目光,重重地仰躺在马车的靠背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李弘对大汉的忠诚,努力要挽救大汉的决心,朝野上下都能感受得到,但这世上的事情并不是你有忠诚、你有决心就能做好的。

随着冀州大战的胜利,河北的稳固,李弘对大汉社稷的威胁愈发的凌厉,凌厉到上至长公主下至朝中大臣,人人都惶恐不安,个个都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这种威胁一部分来自李弘本人,但更多的是来自李弘的部下,对李弘非常忠诚的北疆文武大吏。

朝野上下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其根本原因就是皇权的沦丧。

这两年流传最广的就是袁氏代汉的“谶纬之言”和“五德始终说”,而袁绍、袁术兄弟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又恰恰为这个流言添加了重重的砝码。曹操重建皇统更是大逆不道,他的目的是什么?当真是要重振大汉?以曹操目前的实力,恐怕连他本人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重振大汉吧?

袁氏兄弟实力最强,但他们先是拒绝承认皇统,等到孝献皇帝死了,他们又迟迟不愿重建皇统,袁氏兄弟图谋篡代之心,白痴都能猜出来。曹操以并不强悍的实力重建皇统,重重打击了大汉天子的威仪,让皇权沦落到了极致。此时如果再有那个州郡大吏不自量力乱建皇统,践踏皇权,大汉分崩离析之日也就屈指可数了。

然而,只要李弘在,北疆在,河北在,大汉依旧有中兴的希望,但如果李弘或者李弘众多的部下图谋慕逆,那么大汉一夜之间也就能烟消云散了。

所以,在皇权逐渐沦丧的今天,在河北实力越来越强悍的今天,制约李弘的权力,分裂李弘的部下,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张温和崔烈等人在孝献皇帝到达晋阳重建朝廷后,已经预感到这种威胁的逼近,所以很早就开始了分裂北疆的筹划。在他们看来,随着孝献皇帝的长大和河北的渐渐发展,北疆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天不遂人愿,因为孝献皇帝少不更事缺乏对国政的理解,因为长公主急躁的心理和对重振社稷的渴望,终于导致了孝献皇帝的驾崩和皇权的急剧沦落,导致了河北战事的爆发。李弘和他的北疆权势不但没有得到削弱和分裂,反而更加强大了。此消彼长之下,社稷崩溃的隐患不可避免地来临了,而且来得非常早,非常猛烈。

冀州大捷后,李弘的声望更加高涨,北疆的实力更加强悍,而此刻皇权的沦落,将把李弘推向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延续,李弘将横扫中原,平定天下,到那时,即使是李弘本人,恐怕也无法阻挡皇统的更替,王朝的变迁。

长公主显然看到了这扑面而来的威胁,所以她在得知北疆军己经展开全线反击后,马上借着河北财赋即将告竭的机会,说服了徐荣等北疆大吏,急不可耐地动手了。她的急躁心理依旧,而且她面对李弘的强大,极度不自信,她竟然拿皇权做赌博,她竟然拿李弘对她的宠爱和信任欺骗徐荣这些北疆大吏。

李弘如果不放弃六州四郡的军政大权,皇权必受打击,北疆势力也将遭受重挫,以李弘的为人,他决不会对自己的兄弟下手。长公主摸准了李弘的性格,一击而中,既巩固和强大了皇权,又不着痕迹地分裂了北疆势力。现在李弘迫于形势,不但要交出六州四郡的军政大权,还要帮助长公主对抗朝中大臣和门阀富豪们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