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7章.风雷激荡 第3节(第2/4页)

田楷想想也是,曹操这个话很有道理,于是他出面邀请刘备商谈结盟事宜。

徐州这两年在刘备的精心治理下,实力有所恢复,但因为前几年徐州屡遭重创,先是黄巾军肆虐,后是曹操连续屠城,徐州因此变得千疮百孔,短期内很难恢复到过去的水平。其实刘备现在日子很难过,他前有虎视眈眈的曹操,后有阴魂不散的袁术,和曹操打仗的时候担心袁术,和袁术打仗的时候担心曹操,结果顾此失彼,两头都讨不到好。所以他听说曹操愿意和自己和解,很是心动。

刘备和部属们商量,简雍、孙乾等人都支持和曹操和解。和曹操、田楷结盟后,袁术就不敢打徐州了,徐州前后无忧,可以很快恢复实力。縻竺、陈登等原徐州籍士人官吏也同意和解,因为这种和解不仅可以让徐州赢得发展的时间,也能让徐州的门阀世族们从中受益。徐州籍的武将持反对意见,尤其是驻守琅琊郡的臧霸,坚决反对。

刘备犹豫不决,因为这事一旦传开,等于和河北翻脸,结果是什么,很难预料。思考再三,刘备随即采取了一个中间之策,不和曹操、田楷公开结盟,而是私下保持密切联系,三州之间互通往来,先争取时间发展实力再说。

刘备随即派出简雍、縻竺,田楷派出关靖,曹操派出程昱、毛玠,三方大吏在兖州、青州和徐州经过频繁接触后,基本上达成了结盟互助之事。

这时,从河北传来了惊人消息,天子驾崩,尚在襁褓中的幼子继承大统。这个消息加上袁氏代汉的谶语,加上“五德始终说”的推演,立即让各地州郡陷入了惶恐之中。

李弘凶性大发,先是杀大臣,后来竟然把皇帝弄到天上去了,其簒逆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下一步估计就要横扫天下了。袁绍本来是对抗李弘的中坚力量,是重振大汉的希望所在,但他在这个时候竟然也像李弘一样,要代汉自立。汉祚断绝,江山易主,已经成了不可争辩的事实了。

曹操、田楷和刘备预感到天下形势即将大变,三人立即相约见面,商谈除奸兴汉之大计。

刘备远远看到前来相迎的曹操和田楷,急忙下马拜见。

曹操很早就是朝中大臣,田楷过去就是幽州大吏,刘备和他们比起来,资历上相去甚远,礼节上自然要恭敬一点。

三人很亲热地寒暄一番,随即共乘一车。

曹操说起了洛阳的事。袁绍急不可耐想篡汉自立,暗中指使心腹大吏耿苞上书,以谶纬之言和五德始终说来为自己登基营造声势。但洛阳大吏反对者甚多,河东北疆军又陈兵于黄河,迫使袁绍不得不放弃了簒汉的念头,把耿苞杀了了事。

袁绍这一举动暴露了他的本意,不少洛阳大吏对其心怀不满,更有不少人唯恐惹下杀身之祸,辞官而走。最近一个叫郭嘉的颖川人就到了兖州,这些情况就是他说的。袁绍图谋失败后,转而继续走重建皇统的老路。但他显然心有不甘,在重建皇统一事上犹豫不决。

现在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袁绍费尽心思,四处传播袁氏代汉,可见他对改朝换代一事颇有决心。如果河北此时突然陷入大乱,出现像长安那样的兵变,威胁尽除,他会不会再次图谋簒汉?袁绍一旦篡汉,我们就很麻烦。

他和李弘打起来了,我们帮谁?如果帮袁绍,我们就是大汉叛逆,我们三个显然都不会干。帮李弘呢?李弘在晋阳诛杀大臣,有弑杀君主之嫌,根本就是比董卓更坏的叛逆。而且我们即使帮了他,谁能保证他将来不会篡夺社稷?不会杀我们?如果我们既不帮袁绍,也不帮李弘,作壁上观,那么一旦两人决出胜负,我们的祸事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