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6章.成事在天 第11节(第2/4页)

“算了,算了,事情的轻重,大将军自己又不是不知道。”崔烈挥手说道,“关中、关西形势如何?陛下会不会有危险?”

李弘把关中、关西、关东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由于黄河决堤,我们不得不撤出洛阳,迫使袁绍撤军关中的计策随即失败,勤王一事也就变得更加渺茫了。离开河东前,我已经嘱咐过徐荣,请他竭尽所能保证陛下的安全。如果陛下能听从我们的劝说,主动撤到潼关和桃林要塞一带,那我们将来就还有勤王的机会。”

张温等人听完李弘的述说,心情沉重,沉默无语。

“陛下不愿意到河东,我们又没有办法攻占关中,事情越来越麻烦了。”李弘看看诸位老臣,无奈长叹道,“河北遭遇了百年罕见的大水灾,财赋非常紧张,勤王的事只能暂时放一放了。眼前的难关,诸位大人可有应对之策?”

“河北财赋,有九成要依靠冀州。冀州遭灾,财赋锐减,我们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无法变出钱财和粮食,所以……”张温停了一下,苦笑道,“我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开支。”

“缩减开支?”李弘沉吟良久,“这好象不是什么好办法。”

“是啊,的确不是好办法。缩减开支,首先就要削减河北诸府的日常费用和河北各级官吏的俸禄,其次就是要削减北疆军将士的军饷。至于出兵打仗,那就更不要想了,我们这两年打不起仗。”赵岐对李弘说道,“这两年北疆军既然不打仗了,大将军是否考虑大量裁减军队?”

李弘神情冷峻,连连摇头。“这次勤王失败,关中和洛阳未能一战而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兵力不足。我看,北疆军不但不能裁减,反而要增加。另外,河北遭灾,无家可归的灾民要赈济,受灾郡县要恢复重建,各级官吏们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大家都非常辛苦,俸禄不能减。”

既不削减官吏们的俸禄,又不裁减军队,更不增加赋税,财赋开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赈济救灾的开支,河北哪来这么多钱粮?诸位老臣们异口同声表示反对。

“大将军,你如果执意要这么做,最后受苦受难的是百姓。没有粮食,赈济力度又不够,灾民们会死的。”马日磾激动地劝阻道。

“灾民得不到赈济,饿莩遍野,那是谁的错?”李弘大声说道,“官吏们辛辛苦苦,没日没夜的操劳,最后拿不到俸禄,那又是谁的错?北疆将士们浴血奋战,最后连肚子都吃不饱,那又是谁的错?”李弘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是我的错。”接着他又指着张温等人说道,“也是你们的错。我们一再说改制兴国,但改制几年了,我们竟然连一场灾难都无法度过,这样的改制难道能中兴大汉?我看不到中兴大汉的希望。”

“如果黄河隔三岔五爆发大洪水,如果大漠和边郡时不时爆发大雪灾,如果干旱和蝗灾接连不断,如果河北陷入一场又一场的灾患,我们是不是就此等死?是不是就此眼看着社稷崩溃,汉祚灭绝?”

大堂上鸦雀无声,众人隔入了沉思。

“大将军,在今日这种绝境下,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之策?”蔡邕思索了根久,实在想不出什么妙策,于是拱手问道。

“粮食从哪来?钱财从哪来?土地,都是土地。”李弘用手拍拍地面,一字一句地说道,“河北受灾了,财赋减少了,但土地没有少,人口没有少。我们有土地,有人口,怎么就没有办法养活官吏,没有办法养活北疆军队?官制、兵制为什么就不能和土地制度互相结合,各得其利?”

“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军屯?军屯可以利用闲置的荒地养活士卒,养活军队,这是军屯的优点。但军屯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无节制的役使屯田兵,使得屯田兵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逼得我们不得不逐步取消军屯。取消军屯,也使得我们失去了兵源,失去了军屯的优点。但我们为什么不能想个办法,尽可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军屯的优点,让我们既能利用土地养活士卒,又能保持充足的兵源?这样我们的军队数量增加了,军资却大幅减少了,这比单纯地削减军队和缩减将士军饷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