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4章.破釜沉舟 第6节(第2/3页)

“子善……”徐荣沉着脸,十分不满地望着他,“不要这么说话。周大人的这种猜测,还有非常有道理的。现在朝廷由大将军主掌国事,从拯救大汉社稷和天下苍生出发,大将军极有可能改变策略。怎么,你想不停地打仗,把大汉打完了为止?”

颜良嗤之以鼻,“这小子弹琴不错,画画也不错,但就是太幼稚,书都读到脚肚子里去了。”

周山大怒,刚想反唇相讥,巡值士卒飞马来报,“弘农城的张济派出信使,要见大人。”

颜良顺势指着周山说道:“司马大人,你代我去见见那位信使,看看他说什么。”

周山气乎乎地甩手走出大帐。

徐荣带着一百铁骑飞驰出营。

张济的信使带来了一份信,说要到陕城大营当面交给龙骧将军徐荣。徐荣当时就在大帐,他当即拆开了书信。张济在信中邀约徐荣到弘农城下一晤。

徐荣迫切想知道长安到底发生了什么,董卓是否还活着。他毫不犹豫,满口答应。颜良和众将急忙阻止,徐荣笑道,我和这些西凉将领曾经并肩杀敌,彼此之间私交颇深,不会有任何危险,你们放心吧。

在弘农城外三里处,有一座小山。当徐荣赶到这里时,他吃惊地发现拆来相会的不仅有张济,还有李傕和贾诩。三人皆着丧服,神情悲痛。

徐荣坐在马上,心里一阵窒息,脸色变得非常难看。董卓死了,真的死了。这位戎马一生,曾经纵横西疆,叱咤风云的悍将,在生命的最后三年里,一手挑起了大汉倾覆的灾祸,把大汉推进了败亡的深渊。侥幸的是,就在大汉即将轰然倒塌之际,他死了。长安诸陵的祖先们终于愤怒了,显灵了,把这位大汉最可怕的祸害诛杀了。

徐荣抬头看看蓝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喜悦,相反,巨大的悲哀和痛苦在这霎间充满了他的心灵。为什么?难道这一切都是董卓的错?大汉的今天都是董卓造成的?徐荣找不到答案,无法知道答案。

徐荣挥手让亲卫退下,独自一人迎了上去。

李傕、张济和贾诩三人站在徐荣对面。千言万语,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董越赶到华阴城求援,王方惊骇不已,急报牛辅和段煨。这个时候,他们不知道董卓的生死,心急如焚,一批批斥候冲出华阴,向长安城和郿坞方向打探消息。

段煨和鲍鸿第二天上午就率军渡过渭水河,赶到了华阴。然而,他们不是来支援的,他们突然向华阴城发起了攻击。

董越和王方猝不及防,城池转眼就丢了。两人带着亲卫逃到潼关,据险死守。

屯兵桃林要塞的牛辅和李傕诸将接到董越的急报,当时就傻了。牛辅匆忙集结了一万人马,以最快的速度向潼关而去,准备急赴长安城救援。

段煨和鲍鸿的大军攻击潼关受阻,接着又遭到牛辅的反击,只好撤回华阴。

牛辅、董越率军杀向华阴。这时朝廷圣旨送到大军,天子诏告天下,汉贼董卓伏诛,北军诸将立即回京述职。

董卓被杀的消息在华阴城军民如雷般的吼声中顿时传遍了北军上下,将士们人心惶惶,军心大乱。牛辅无奈,下令撤军潼关。董越悲愤至极,大骂牛辅,甚至拔刀相向,要牛辅挥军攻击,直杀长安。

牛辅和王方都认为现在长安情况不明,而关西的北疆军又步步进逼,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摸清长安的虚实,然后联系武关的胡轸和郿坞的董旻,相约三路同攻长安,为董卓报仇。

就在诸将争吵不休的时候,朝廷圣旨再到。郿坞已被攻克,董氏宗族尽数被诛,驻守武关的胡轸也已归顺朝廷,天子下旨赦免西凉诸将,并督促他们立即杀了董越和牛辅,否则,以谋反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