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3章.狂风暴雨 第3节(第3/4页)

“这大概就是士人所谓的‘舍小利而顾大利’吧?”李弘嘲讽道,“早在袁绍举兵讨董的时候,他就这么说了。”

“我看,这个‘大利’不是我大汉之利,而是他袁绍之利。”张燕恨恨说道,“杀了此人,天下可安。”

“杀袁绍?”李弘想了想,又看看张燕,“你的意思是……”

“先联公孙瓒杀了袁绍,然后再挡住黄巾军的北上。”张燕大声说道,“我们宁愿和公孙瓒平分冀州,也不愿亲手毁了冀州。”

李弘顿时明白了张燕的心思。张燕亲自赶到瘿陶城来迎接自己,说到底,还是为了黄巾军的利益。张燕不愿意看到黄巾军自相残杀。

如果按既定策略进行攻击,四月前后,北疆军势必要两线作战。一部分军队要和渡河北上的黄巾军展开激烈交锋。虽然李弘答应过张燕和黄巾系将领,绝对不让他们去攻打黄巾军,但在黄巾军主动攻击他们的情况下,这个承诺就没有意义了。不打也得打,否则就被黄巾军杀了。

李弘和公孙瓒如果言和,冀州没有大战,黄巾军无机可趁,自然不会北上。这时黑山黄巾军和青州黄巾军为了生存,只好以泰山为中心,打下一片地盘。两支黄巾军会合后,实力大增,生存绝对不会有问题。

此计符合黄巾军的利益,也符合公孙瓒的利益,但损害了朝廷的利益,损害了北疆的利益,无助于拯救社稷的大业。

黄巾军没有了北上夺取冀州的指望,只好一心一意在兖、青、徐一带求发展,实力会越来越大。公孙瓒得到了巩固实力的时间和地盘,将来绝不会满足于半个冀州。袁绍更不能杀,袁绍一死,袁阀的分裂也就不存在了,袁绍的实力随即归了袁术。袁术一人独大,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件事。

张燕似乎有点心虚,对自己提出的建议没有做出更详细地解释。他静静地坐在一边,等待着李弘的回答。

李弘沉默良久,他觉得还是解释清楚为好。张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事情有轻重,个人事情不能带到这种事关社稷振兴的大事里。

李弘随即把联合公孙瓒诛杀袁绍,抵御黄巾军北上的后果做了一番分析。所有势力都强大了,唯独朝廷和北疆陷入了困境。“如果将来董卓、袁术和公孙瓒联手攻打北疆,我们怎么办?谁来帮助我们?青州的黄巾军会帮助我们吗?”

李弘拍拍张燕的肩膀,郑重地说道:“社稷稳定了,中兴了,大汉强大了,百姓才能过上安宁富足的日子。现在任何一方势力的强大,都意味着更多的战乱、贫穷和死亡,都会给朝廷振兴大业造成巨大的阻力。飞燕兄,这也是‘舍小利而顾大利’的事,难道你不理解?”

张燕轻轻叹了一口气。

当他看到李弘披散着头发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自己的提议会遭到拒绝。李弘杀机已动,心意已决。公孙瓒也好,袁绍也好,黄巾军也好,他都要杀之而后快,再没有力量可以阻止他了。

“我和云天、栖之(杨凤)商量了一下,要想最大程度减少战乱对冀州造成的损失,避免出现大军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唯一办法就是一战解决公孙瓒。即使打不死他,也要把他打的一蹶不振,再无还手之力。”张燕指着地图上的界桥说道,“我们打算把战场选在这里。”

李弘看了一下,担心地问道:“飞燕兄,这是大贤良师……将士们的士气会不会受到影响?”

“这个地方,是我们的死地。”张燕激动地说道,“当年,皇甫嵩屡攻广宗不下,于是以骄兵之计,夜袭大营,率军突破界桥,杀进了广宗城。大贤良师被破棺戮尸,头颅被砍下送到洛阳。五万黄巾军将士至死不降,投河而死。”张燕一拳砸到地图上,“我把战场摆在这里,就是告诉将士们,此仗有死无生。过了界桥,就不要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