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2章 如临深渊 第30节(第3/4页)

“如果冀州被毁,北疆兵力又折损严重,那么北疆的危机将会延续,尤其是塞外的稳定,是个很大的隐忧。”许攸笑道,“这样一来,给我们发展的时间就很充足了。一两年后,大人霸业初成,和董卓、李弘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社稷振兴随即也就快了。”

袁绍和众人仔细商量了细节,经过一番讨论后,由田丰、许攸、郭图等人起草了数篇文书。

在给长公主和骠骑大将军李弘的书中,袁绍详细介绍了冀州形势,恳求长公主和李弘立即征调大军南下冀州平叛。

在给车骑将军朱俊和龙骧将军徐荣的书信中,袁绍细述了冀州的困境,希望能把淳于琼的大军撤回冀州。如果关东形势紧张,淳于琼大军的撤退可以延迟到南北两军重建之后。

袁绍给兖州牧刘岱、徐州刺史陶谦、扬州刺史周乾、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河内太守王匡等诸多大吏也写了一份书信,恳请他们以社稷为重,尽可能抽调兵力赶到洛阳帮助朱俊重建南北两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西上讨董,稳定社稷。

袁绍密信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务必于明年初春向南阳发起攻击,以配合自己的大军占据洛阳和豫州。

袁绍命令屯兵于陈留郡的长子袁谭,侄子高干等诸将,迅速征募兵马,准备攻击豫州。

袁绍命令正在黑山一带激战的冀州军,立即撤回魏郡,急速支援甘陵国,阻止公孙瓒的进攻。

****

十二月上,豫州。

龙骧将军徐荣和武毅中郎将高览匆忙赶到豫州阳翟城,和后将军袁术紧急商议破虏将军孙坚的后事。

汝南太守徐璆、陈国相许玚、粱国相程景也派人前来吊唁,三人在给徐荣的书信中都提到了豫州刺史的事。徐荣的意思是由后将军袁术暂时兼领,但随即遭到了三位大人的坚决反对。车骑将军朱俊也认为此议不妥。

徐荣很奇怪,豫州是袁阀的根基之地,袁术还是袁阀的家主,怎么几位大吏异口同声的反对袁术兼领豫州?

陈国相许玚在回信中说明了原委。袁术为了扩展实力,大肆募兵。扩军要钱,要粮食,要军械,但这两年荆州和豫州战火不断,尤其是南阳和颗州两郡,被交战双方掳掠一空,两郡今年秋收甚至没有粮食入库。荆州的南阳、豫州的颖川已经空了,荆州南部的郡县又给刘表占据了,袁术无奈之下,只好向豫州的汝南、陈国和梁国三个郡国强行索取钱财。不过袁术做得太过分了,他不但把郡国库房搬空了,还把一些门阀富豪的私人库房也搬空了。袁术美其名曰是赊借,但谁都知道路中悍鬼袁长水的大名,他是有借无还,和强抢是一回事。袁术这么做的结果不言而喻。

徐荣为难了。请袁术兼领豫州刺史,这些豫州官吏嘴里不说但私下坚决不答应。请某个豫州大吏兼领,袁术不答应。徐荣无奈之下,把朱俊请到了豫州。

朱俊面子很大。他说目前天子在长安,音讯全无,而长公主和朝廷在晋阳,路途遥远,一时很难有回音。如果黄河封冻了,新的豫州刺史至少要到三月才能到任,所以还是暂时让孙坚的侄子孙贲代理吧。

众人都同意了。朱俊和徐荣随即回洛阳,高览留在了豫州。现在北疆从各地购买的粮食正在陆续北运,豫州乃是保证粮食运输安全的重中之重,谁都不敢麻痹大意。

****

十二月中,关西。

随着气温越来越低,烛水河战场也逐渐安静下来。北军和北疆军各自坚守在烛水河两岸,谁都没有撤军后退的意思。

在茅津渡口和弘农城渡口,数百条漕船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二条南北贯通的船桥。先期运到这里的粮食和各类物资,由数千屯田兵运到对岸,再由候在对岸的辎重大车运往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