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章.危机四伏 第31节(第2/5页)

这个朝廷如果设在冀州,等于就是受过去讨董联盟的控制,那各地州郡官吏当然能接受它。但现在没有人愿意接受晋阳朝廷的指令,因为大家都认为那是李弘控制下的朝廷,是受李弘挟持的朝廷。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果朝廷设在冀州,李弘不可能放弃北疆独自到冀州来,而且那时李弘也不可能放弃北疆军政了。

李弘之所以愿意放弃北疆军政,其目的显然是想留住长公主,挟持朝廷。北疆十六郡的太守几乎都是李弘的人,而且北疆大军遍布各地,这个北疆军政李弘可以随时拿回去,他交不交其实都是一回事。韩馥很难理解的是,这个北疆军政是去年李弘从朝廷手上抢去的,现在李弘交出来了,怎么反而成了李弘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证明?

长安朝廷希望靠太傅刘虞来制约李弘,这简直是个笑话。董卓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他是怎么攫取权柄的?就是拿刀砍去的。你不给我,我就杀你。前太傅袁隗应该比今太傅刘虞有权有势吧?结果如何?袁隗还不是败在董卓的刀下。李弘比董卓更加凶残阴毒。董卓还没有进洛阳的时候,李弘就带着大军南下威胁天子和朝廷了,就这种人会拱手放弃权柄?至于什么故主之情,那都是狗屁。和李弘谈什么故主?他就是一个鲜卑人的奴隶,是个蛮子,你和他谈什么故主之情?和一头豹子谈故主之情,还不如拿一把刀直接去砍他来得实在。

韩馥说了一大堆,最后的意思是这个机会万万不能错过。长公主和朝廷必须要设在冀州。北疆钱粮紧缺,冀州供应有限,李弘看样子马上就要打洛阳了。等他打洛阳的时候,我们再谈这个事。那时,由不得他不答应。至于北疆军政,他还不还都是一回事,我们也不会主动派人到北疆去招惹他,去夺他的权。只要他攻打董卓,我们就给他供应一部分钱粮。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一殿之臣,都是为了讨董兴国嘛。

刘恭、耿武、闵纯、李历三人支持韩馥的意见,尤其是刘恭,言词非常激烈,对李弘和朝中的一帮大臣大肆抨击。

审配出言反对。

当前的形势很明显。晋阳朝廷要立即建,为什么?讨董联盟经过黄巾军暴乱、袁阀分裂、袁绍和长安朝廷决裂后,已经成了一盘散沙,急需有人出面再次把各地州郡的力量集中到一起,以便应对明年严峻的局势。明年和今年一样,有黄巾军之祸,有董卓之祸,但更严重的是有流民之祸和粮荒之祸。所以,各地州郡必须要抱成一团,度过难关。长公主和晋阳朝廷的建立,正好给了各地州郡一次重新集结力量的契机。

冬天马上就要到了,黄巾军要休战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得到一段时间的修整。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利用晋阳朝廷来重新整合各地州郡的力量。这样到了明年春天,我们就能以最强悍的实力攻击黄巾军。如果按照大人的办法,等到李弘攻击董卓之后,我们以钱粮来威胁李弘把长公主送到冀州,再把朝廷建在冀州,那时间和机会就都错过了。

其实,大人对这件事过虑了。李弘和董卓要两虎相争,李弘暂时对冀州没有危险,而且他为了缓解北疆的财赋钱粮危机,无论如何都不会为了权力分配的事和冀州闹翻,这个朝廷暂时设在晋阳并没有什么关系。

过一段时间后,他会很自觉地把长公主和朝廷送到冀州。为什么?

张温等老臣把长公主和朝廷留在晋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制约和削弱李弘的权势,利用他的武力振兴社稷,最大程度地减小李弘对社稷的危害。李弘不是白痴,他怎么会拿刀割自己的脖子?他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权势被夺,部下离散,一步步走上必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