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章.危机四伏 第17节(第2/5页)

七月下。

梁百武、林讯、李云、杨淳四人率一万大军回到河东。校尉吴雄领三千兵驻防孟津和小平津。虎烈将军颜良亲率四千兵镇守虎牢和荥阳。

武毅中郎将高览和武猛校尉高顺率三千军赶到中牟,等待与袁术大军会合,准备往兖州、徐州一带平叛。

长安接到朝廷的平叛大军即将出发的消息后,天子随即下了一道旨,嘉赏平叛大军将士。

袁术尊奉当今天子,不承认董卓主政的朝廷,声称只和骠骑大将军李弘联手出兵平叛,所以这支大军里没有北军的一兵一卒。董卓倒是想出兵,不为别的,他就想把袁术强行拉到自己这边。和北军共同出兵,也就是和董卓联手,和仇人言和,如果是这样,袁术的声名会遭到很大损毁。袁术坚决不同意北军参与平版,虽然天子下了圣旨,但袁术立即宣称,如果北军出关,他就不去平叛了。董卓当然不愿意丢失这么一个损耗袁术和李弘兵力的机会,所以他无奈之下,也只好打消了这个主意。

随着李弘和袁术先后下令封锁通往关中、关东和关西的各处要道,长安和洛阳逐渐陷入了更大的困境。董卓先后以天子名义,连续下诏给李弘和袁术,要求他们打开关隘,但两人置若罔闻,不但没有取消封锁的意思,反而严令各地府衙,只要发现有人使用小钱,立即抓捕,决不姑息。

京畿越来越深重的危机,李弘和袁术的不断威逼,让董卓渐渐失去了对制衡的信心,他必须要为自己地生存寻找一条道路了。董卓命令皇甫鸿和董越主动攻击韩遂、马腾,同时上奏天子,提出了招抚西凉叛军之议。天子同意了董卓的奏请,下旨拜韩遂为游击将军,拜马腾为偏将军,杨秋、成宜等叛军首领也被拜校尉、都尉等职。尚书刘艾、侍中种辑两人随即携旨到西凉招抚。

****

大汉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八月。

八月初,驻军鲁阳的破虏将军孙坚命令治行都尉朱治领三千兵赶到了中牟。现在只待袁术的军队一到,平叛大军就可以出发了。

然而,袁术这时却接到两个让他勃然大怒的消息。一个是骠骑大将军李弘和袁绍结盟,一个是刘表突然以荆州刺史的身份在襄阳出现。

袁术原以为李弘要趁着蚁贼暴乱的机会攻打袁绍,后来听说驻守洛阳的北疆大军有一半人马回河东了,他又以为李弘放弃了攻打之计。这期间他也怀疑部分北疆大军返回河东,是因为袁绍和李弘达成了某种盟约。只是他认为以李弘的为人,应该不会作出这种背盟之事,谁知道李弘偏偏就背弃了三方盟约。

李弘如果是和韩馥结盟,他能接受。但李弘和袁阀的叛逆袁绍结盟,他就不能接受了。骠骑大将军这是什么意思?袁阀的家主到底是谁?如果李弘承认我是袁阀的家主,他为什么要和袁绍结盟?袁绍算什么东西,他不过是袁阀一个低贱的奴仆,他有什么资格单独和北疆结盟?他那个什么所谓的“承制”根本就是狗屁,谁承认他“承制”天下了?承制谁的天下?北疆这样公然和一个大汉叛逆结盟,说明骠骑大将军承认了袁绍的“承制”。也就是说,李弘不但背弃了三方制衡,还成了大汉叛逆。

我不能和一个大汉叛逆共同出兵平叛。袁术立即下令已经出发的纪灵,马上给我回来,我们不去平叛了。

田畴匆匆赶到南阳郡的宛城向袁术解释此事。袁绍已经暂时放弃了承制之命,也暂时不再提废黜当今天子重建皇统的事,他和各路讨董大军现在都在集中所有力量平定蚁贼叛乱。正因为如此,骠骑大将军才和讨董大军握手言和,放弃了攻击河内擒杀袁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