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章.危机四伏 第9节(第3/4页)

“大汉虽然已经险入绝境,无法自救,但大汉还有希望,希望就在北疆,就在大将军身上。这是先帝一生中最明智的选择。只要北疆强大了,大将军实力增长了,我说的那位幼童长大了,有力气了,他就可以扶起自己的母亲寻找生存之路,也就是说,大将军可以背负起重振社稷的重任。”

公主越听越是恐惧,哭得更为伤心,“既然大乱已现,大人为什么说朱俊大人的勤王之举定能成功?”

“幼童是无知的,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在寻找水和食物的时候也许会失去方向,会忘记自己的母亲,所以我们要努力勤王,用尽一切力气勤王,勤王之举就象那位垂死母亲的呼唤,可以让这位幼童知道返回的方向,记住自己母亲的存在,记住自己还有一位急需挽救生命的母亲。”

“勤王无需胜利,只要有勤王的大旗,有勤王的义士,勤王之举就算是成功了。”

“殿下到北疆来干什么?拯救大汉社稷。如何拯救?勤王。”

“勤王之后呢?”公主抽泣着问道,“天子回到了洛阳,大汉社稷就能重振吗?”

“我也不知道。”张范仰天长叹,“我也不知道,这是我们士人的悲哀啊。难道天子回到了洛阳,董卓死了,社稷就能振兴吗?是以君为本振兴社稷,还是以民为本振兴社稷,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为什么今天的士人还是不能记住呢?”

公主不懂,但她知道勤王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知道大汉社稷已经倾覆在即,她伤心欲绝,伏案痛哭。

****

四月末,骠骑大将军召集北疆诸府主要大员于龙泉议事。

长平公主、赵岐、王邑、杨奇、王瀚、许劭、崔均、李玮、朱穆、左彦、麴义、庞德、陈好等数十位大臣尽数到场,刘和、陈琳也被邀列席。

司马朱穆详细说明了当前形势,极其详尽的阐述了骠骑大将军府对解决当前危局的主要计策。

四方制衡之策稳定京畿局势,然后联合州郡兵马迅速平定各地的蚁贼暴乱,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稳定社稷。

朱穆说,此策是骠骑大将军和骠骑大将军府最后一致决定的,没有更改的余地。

杨奇按捺不住心里的怒火,当场就指责李弘。现在不平董卓,将来待他实力恢复了,挟天子之威,关中之利,必将荼毒天下。到时不是蚁贼祸烈,而是社稷败亡了。

王邑、王瀚、崔均、刑颙紧跟其后,纷纷出言责骂。

李弘说,董卓已经退到长安,天子和朝廷也安然到了长安,董卓还怎么危害大汉社稷?难道非要把他生吞活剥了,你们才说他不危害社稷了吗?现在青州蚁贼祸乱四方州郡,形势越来越险恶,到底杀哪一个才能拯救社稷,挽救千万黎民于水火,你们难道分不出来?

杨奇怒道,如果去年大将军没有劳师远征,哪有今天的社稷之危?大将军如果屯兵塞外,奸阉怎么敢杀何进?董卓怎么会进京?州郡怎么会起兵?灾民怎么会无钱赈济?青州流民怎么会聚众暴乱?根源就是因为大将军贪图功名、穷兵黩武。你说我们分不出来轻重,难道你又分得出来吗?

北疆监御史陈好大怒,跳起来指着杨奇骂道:“初平元年黄巾军就开始暴乱了,到现在已经六年了,他们的暴乱停止过吗?根源?根源是你们心里根本就没有百姓,你们把他们当作蝼蚁,当作牲畜,随意抢掠凌辱,所以才有社稷倾覆之祸。太侍刘虞大人也是一样,不要看他在幽州招抚流民,其实心里哪有百姓的死活?如果他心里装着百姓,他为什么还要我们放弃北疆去攻打董卓?幽州的百姓是人,我北疆的百姓难道就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