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12章.日蚀苍黄 第26节(第2/4页)

曹操认为高顺急行而来,士卒一定非常疲劳,而己方大军以逸待劳,士气高涨,体力充沛,完全可以击败高顺,打他一个下马威。桥瑁等人反对,认为不宜冒险出击。曹操懒得理他,立即和鲍信两人领一万人马率先出营迎敌,张邈和刘岱的大军居中跟上,桥瑁无奈,只好和袁遗整顿军马随后出营。还没等他出营,斥候来报,曹操和高顺已经在前方十里处打起来了。

高顺跑得太快,距离徐荣的主力大军有三十多里路程。他大概没想到大军还没靠近酸枣扎营,叛军就迎头来击了。高顺和将士们措手不及,稍稍抵抗了一下后,狼狈而逃。曹操和鲍信带着大军猛追三十里才停了下来。再不停下,就要和徐荣的主力对抗了。

徐荣二话不说,连夜率部后撤五十里。

曹操和鲍信等人商议,追还是不追?曹操说,徐荣不愿打很正常,他率军南下洛阳是遵从天子圣旨,不来不行,但他来了后,未必会真心替董卓卖命。徐荣只有两万人,从他们丢弃的武器上来看,这两万人是河东的屯田兵,根本不是什么北疆精锐。我们有五万大军,谅他徐荣也不敢和我们正面对抗。继续追,只要把徐荣击败了,豹子肯定要改变想法站到我们一边,毕竟我们的实力非常强大。

桥瑁、袁遗和刘岱不愿冒险,说徐荣既然退回去了,那就算了,还是按照袁绍的部署,回酸枣静待时机。各人意见不一,争论不休,最后还是桥瑁等人说服了曹操。第二天,联军撤兵回酸枣,但高顺和梁百武跟在后面就杀来了。联军措手不及,折了几百人。曹操大怒,指挥大军掉头回攻。高顺不敌,和梁百武带着败兵四散而逃。

联军一口气又追了三十里。徐荣率军再退。

桥瑁说,这一定是徐荣的诱敌之计,前面可能有埋伏,还是尽早撤兵吧。

曹操嗤之以鼻。胡轸的一万北军在虎牢关,徐荣自己只有两万人,他哪来的兵力伏击我们?即使他想打我们的伏击,那也是在荥阳到虎牢关之间。从这里到荥阳,没有合适的伏击地形。

鲍信说,曹大人说的有道理。徐荣这么做的真正目的,大概是想把我们诱到荥阳城附近,然后他好找个借口逃到虎牢关去,以便和胡轸合兵一处,凭借关隘之险抵挡我们的进攻,免得遭受损失。看样子,徐荣这两万人还真的是河东的屯田兵。屯田兵不堪一击,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鲍信建议继续追击。能够逼近荥阳,也算是联军的一大战果了,而且对董卓的威胁也大。

第三天联军浩浩荡荡向荥阳开进,为了防止出现意外,速度并不是很快。

到了汴渠后,高顺和梁百武又出现了,这次两人率军阻击联军渡河。双方血战。北疆军不敌,丢下几百具尸体,仓惶后撤。

梁百武一边跑一边骂,把孙亲的祖宗八代都骂遍了。孙亲叫他和高顺一起去打败仗,他不干,说我很久没打过败仗了,打不来了。孙亲说,你不去也行,你自己对徐大人说去。梁百武头一低,算了。不说了,认了吧,反正上面还有高顺顶着。徐荣自从指挥黄巾军打赢了雁门关大战后,在黄巾军将士的心目中,徐荣的地位已经仅次于张燕了。虽然那场大战的直接指挥者是张燕,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如果没有徐荣的运筹帷幄,这仗是打不赢的。徐荣说话,没人敢不听。

高顺看看他笑道:“你不要生气,马上就要打胜战了。打败仗也有功劳的。”

“我宁愿不要这份功劳,也不愿丢这个脸。”梁百武气呼呼地说道,“也就你,老好人一个,这种事你也干。下面的几个军司马早把你骂翻了,你知道吗?”

高顺笑笑,指指自己的耳朵,“我怎么没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