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12章.日蚀苍黄 第4节(第2/4页)

藩属目前只有匈奴人和鲜卑三部。鲜卑三部占据了整个大漠北部。如果把大漠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域的话,他们其实占据了大漠的东部、北部和部分西部疆域,我们占据了南部、中部和部分西部疆域,双方各得一半。但匈奴的单于庭从南部大漠划去了很大的一块领地,所以藩属占据了整个大漠的七成疆域,而汉北郡只占三成。

现在立即削藩显然不切实际,将来等到我们足够强大了,削藩的机会比比皆是。一场干旱,一场大雪,就能逼得他们不得不削减铁骑。藩属就是藩属,难道还敢和我大汉为敌?藩属保留一定数量的军队,听从大汉皇帝的征调,受到大汉军队的保护,对北疆、对大漠、对大漠归属胡人威胁非常大,所以我大汉应该在大漠中部建立漠北都护府,以看护大漠上的藩属诸胡。

“漠北都护府?”众人大为震惊。

“就是和西域都护府一样?”李弘问道。李弘在西疆的时候曾经听说过西域都护府的事,但他不是很清楚,这时突然听到田豫建议在大漠建都护府,顿时有了极大的兴趣。

“对,仿效西域都护府制,建漠北都护府,主掌漠北军政。”田豫笑道,“现在大人把漠北征服了,大漠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漠北必须要有一个主掌漠北军政的都护府,否则鲜卑三部何以成为藩属?难道一封谢罪表就能说明他们是藩属了?是藩属,就是我大汉的臣民,必须要接受我大汉国的统领。如此一来,大漠上的归属胡人由汉北郡掌管,藩属胡人由都护府看护,则大漠万里江山尽在我大汉之手。”

田豫一语惊四座,众人议论纷纷。

李弘指着田豫说道:“国让,我听说西域都护府已经撤消一百多年了。这个西域都护府当时是怎么建立的?朝廷又因为什么原因把它撤消了?”

田豫说道:“本朝在西域建都护府,主要目的就是击败匈奴,戍守边疆。孝武皇帝、孝昭皇帝时,常派驻军队在渠犁、轮台屯田,置使者校尉领护,以供应往来西域诸国的使者。孝宣皇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朝廷派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与匈奴争车师国,因为有功,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国。郑吉和匈奴人打了七年,到了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众一万二千人降汉。朝廷随即命令郑吉发兵攻击匈奴残部,‘北道’亦通,郑吉遂被拜为骑都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因郑吉总领南北两道,故号都护。西域都护府就是这样建立的。当时西域都护府的治所在龟兹国的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与渠犁田官相近,那里的屯田都尉也归都护节制。”

“西域都护主掌西域军政,秩俸为比二千石,开幕府。这个都护其实是特使,其本职为骑都尉,都护乃其加衔。郑吉即是西域都护骑都尉。都护的主要职责是守境安土,处理藩属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的稳定和发展。”

“新莽末(公元23年左右),西域诸国大乱,都护李崇死于龟兹,朝廷无力西顾,乃罢西域都护府。到了光武皇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十八国曾奏请朝廷复置都护府,但光武皇帝自觉国力不足无力支撑,一口拒绝了。孝明皇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朝廷以陈睦为都护,复置西域都护府。第二年,西域的焉耆、龟兹国叛乱,杀了陈睦,朝廷遂再罢都护。孝和皇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长史班超平定西域,朝廷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孝安皇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西域再次爆发大乱,朝廷急召都护段禧归国,自此再不复置西域都护府。到了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朝廷以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再平西域,但从此后仅以长史行都护之职,置西域长史府。本朝因为国力日衰,西域尽数丢失,这个西域长史府也已经撤消几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