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11章.鹿死谁手 第21节(第4/5页)

董卓走出侧殿,对跟在身后的董越、牛辅、李肃、张济几人说道:“这个吕布是条汉子,我喜欢,是条汉子。”

他指指董越说道,“你先出城,到平乐观带上两万军围住河内兵,以防意外。”接着他又指指李肃,“你和张辽都是并州人,这两天你们就多陪陪吕布。如果他愿意跟着我们,要钱要官要女人都行,就是要我那匹赤兔马也行。如果他不愿意,就把他杀了,以免留下祸患。”

八月甲戌(三十日),嘉德殿。

皇宫内外兵甲重重,嘉德殿上百官云集。

太后、天子和陈留王惶恐不安,战战兢兢。太傅袁隗平静如水,司空董卓欣喜兴奋,文武百官疲惫不堪,精神委顿。

司空董卓首先宣读《策废少帝》。少帝天姿轻佻,没有帝王应有的威仪,在服丧期间,怠慢懒惰,德性恶劣已经昭然于世,淫秽之举已为人所知,他的所作所为严重侮辱了神器和宗庙。太后教导无方,没有母仪之德,使得社稷荒乱。永乐太后暴崩,至今仍令人困惑不解。天地所设立的三纲之道,已经有了缺陷,这都是莫大的罪过。……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于朝。

董卓问,可有异议?众臣沉默。

尚书丁宫随即套用《春秋》大义来印证废黜少帝,拥立新帝的合理性,用诸多天象和事例来说明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大汉新帝的正确性。

董卓又问,可有异议?众臣沉默。

尚书何颙随即宣读太后诏,废黜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大汉新皇帝。

太傅袁隗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兄弟两人一下一上,相视流泪。何太后哽咽流涕,痛苦不堪。众臣悲凄。

众臣参拜新帝,新帝登基。

尚书何颙宣天子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汉。

董卓上策,说何太后在先帝归天不久,即逼迫太皇太后遣返藩国,致使太皇太后忧虑悲伤而死,违背了儿媳孝敬婆母的礼制,应该受到责罚。

董卓问,可有异议?众臣沉默。

尚书韩馥随即宣读了太后的罪己诏。

天子下诏,赦免太后不孝之罪,迁太后居于永乐宫。

大汉国永汉元年(公元189年)九月。

九月初一,洛阳。

这一天,预感到山雨欲来的洛阳官员们开始了大逃亡。京中的大小官僚名士大儒们一日之间纷纷辞官,更有甚者丢下印绶,逃之夭夭。荀爽、王谦、申屠璠、陈纪、韩融、郑泰、何颙等人转眼间就在洛阳消失了。

这一天,司空董卓忙于整顿十万北军,准备分兵驻守京畿八关和洛阳城。同时,天子下旨遣返河东屯田兵,命令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和泰山郡都尉鲍信各领兵马返回州郡。

这一天,太傅袁隗忙于京官外任。京官外任是官僚避难的另外一种办法。其实外任的也不是真的去做官,他们的归宿是家乡,此事大家都知道,彼此心照不宣而已。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牧,骑都尉张邈为陈留太守,孔伷为豫州牧,张咨为南阳太守。另外,尚书许靖也在外任之列,本来安排他去做巴郡太守,但是没成行,他被董卓留下做了御史中丞,帮助尚书令周毖重建尚书台。

这一天,天子下诏,任命朝中公卿及以下官员的子弟为郎官,以填补原来由宦官担任的职务,在宫殿侍侯皇帝。

九月丙子(初二),洛阳。

董卓上书,说大将军何进之死,都是因为太后、奸阉和骠骑将军何苗所害,恳求陛下下旨予以责罚。天子遂下诏。

董卓下令毒死何太后。公卿及以下官员不穿丧服,在参加丧礼时,只穿白衣。董卓又下令把何苗的棺木挖了出来,把他的尸体肢解后砍为节段扔在道边。同一天,董卓还下令杀死了何苗的母亲舞阳君,把她的尸体扔在御树篱墙的枳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