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9章.风卷残云 第26节(第2/5页)

“北疆大战一旦失败,所有的罪责都是你和你部下的。从前年招抚黄巾军开始直到现在出塞作战,这其中的功过是非都将成为你的滔天大罪,你就是死一百次也不够。你死了也就罢了,但你却把并州几百万百姓推进了战乱,让北疆血流成河生灵涂炭,让大汉国走向了败亡,你万死也不能辞其疚啊,你将是大汉国的千古罪人。”

李弘骇然心惊,心中极度恐惧。

“大人,你是不是说得太严重了。”朱穆眨眨眼睛,心虚地说道,“北疆大战事关大汉国的兴亡,前将军董卓不会不知道,他如果要在并州无法无天,胡作非为,对他可是半分好处都没有。北疆的仗打赢了,他有战功,如果输了,而且还是因为并州内乱输的,董卓估计会死得很惨。”

“你小子懂什么?”王瀚毫不客气地指着朱穆骂道,“北疆的仗打输了,董卓不但不会死,还会因为护守京畿有功得到升迁,你以为他手无缚鸡之力吗?他手上有兵,库里有钱,背后还有权臣,他会死?我看你小子才会死。这么多年了,在外为官多年,还是这么没长进,饭都白吃了。难道你非要等到并州完了,自己要砍头了,才相信我说的话吗?”

朱穆是王瀚从小看着长大的,所以他一点都不留情面,把朱穆骂得面红耳赤,低头不敢作声。

王瀚看着李弘继续说道:“陛下不知道董卓的为人,不知道并州的现状,也不知道董卓到了并州将会给大汉国带来可怕的灾难。他只想到要在北疆大战后遏制你的权势,剥夺你的兵权,把你对大汉国的潜在威胁迅速解除掉。他完全忽视了董卓此人对大汉国的危害,他的旨意是错误的,大将军你知道吗?”

“大将军绝不能让董卓走进并州。”

李弘沉思不语。王瀚的担心他不是没有考虑过。他和董卓在西凉战场上并肩杀敌,后来又在西凉肃贪的时候和他直接发生了冲突。董卓是什么人,他心里自然有数。但让董卓率军进并州是天子的旨意,而且天子让董卓督领并州军政的目的很明显,他当时在朝堂上如果极力劝谏的话,后果难测。他当然不愿意冒着得罪天子的危险失去出塞作战的机会。

李弘对董卓抱着很大的侥幸心理。北疆大战毕竟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董卓作为国家重臣,总不会胆大妄为到要败家亡国的地步,但王瀚的一番话却把他从侥幸中惊醒过来。李弘想起自己去年离开并州之前在并州肃贪的事。当时并州情况极其艰难,但就在那种情况下,还是有人铤而走险贪污受贿。董卓深谙贪赃枉法之道,他到了并州,面对大量的屯田物资和赈灾钱粮,还有运送前线的粮草辎重,他会不动心?他会不中饱私囊?李弘觉得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自己是在拿国家的兴亡开玩笑。

正如王瀚说的,假如董卓把并州搞砸了怎么办?谁能保证董卓能和自己一样尽心尽力地治理并州?自己死了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自己的部下和十几万将士阵亡,那也不过就是一场败仗而已。但北疆因此而丢弃,国家因此而败亡,那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

要想确保北疆大战能够取胜,就要确保并州的稳定和粮草辎重的持续供应,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用自己的人,用自己信得过的人。让征北大将军府主掌并州的一切,这是确保北疆大战万无一失的唯一办法。

李弘想到陛下已经颁布的圣旨,心里十分不安。此时上书天子既不合时宜也没有效果,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天子在自己离京的最后一刻,在北疆大战已经展开的情况下突然颁布此道圣旨,显然他早有定策,事先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他不仅是为了皇统要逼反何进,也不仅是为了剥夺董卓的兵权,趁机利用董卓和北军来遏制自己,他还要利用这次人事变动和兵力部署来为皇统确立以后的大汉国,为北疆大战胜利以后的大汉国预先奠定稳定的基石。天子不会因为自己提出的诸般理由而放弃对董卓的任命。董卓不能进入并州,皇甫嵩就不能控制西凉兵权,董卓的潜在威胁就不能解除,而更重要的是天子失去了征调何进进入西凉的借口。牵一发而动全身,天子绝对不会理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