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9章.风卷残云 第5节(第3/7页)

北疆的三战我们要先后出动二十万大军,近百万民夫,根据测算,大约要耗费军资一百到一百二十亿钱。这还是在西疆大战和雁门关大战后,鲜卑人实力亏损的情况下。如果按你们说的,等国力增强后再打,那至少需要再等十年。十年后,鲜卑人早就恢复了元气。十年后我们北征,所需花费的时间和军资恐怕大汉国根本无力承受,换句话说,北疆长城以北的疆域也就彻底丢了。另外,此次北疆大战的战场都在大汉国的疆域以内,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五原和云中境内的阴山和辽东郡,大军的粮草运输完全不成问题。只要有了充足的粮草保证,北疆之战定能胜利,诸位大人无须担心大战会失败。

卢植说,诸位大人所担心的无非是大汉国库空虚和大汉国内的危急形势。

大汉国库虽然空虚,但陛下和少府非常富裕。这一点诸位都知道。根据我们的估算,少府库内目前还有一百多亿钱,陛下万金堂的私产也还有两百亿钱到两百五十亿钱。陛下这次建西园军,用的基本上都是今年重开盐铁和卖官卖爵卖罪罚输入西园万金堂的钱,总数不到五亿钱。这次捐助赈灾,陛下不过也就给了三十亿钱,也就是说陛下手上现在至少还有三百亿钱。北疆这一战,大汉国打得起。

国内目前的形势除了冀兖青徐四州的水灾以外,基本上还稳定,即使将来灾民暴乱,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张燕、杨凤、张白骑这样的黄巾大首领我们都能招抚,难道还不能招抚其他的黄巾小帅?现在真正危及大汉国根本的是北疆乱局,只要北疆一稳,边郡安宁,国内的这种叛乱算什么?难道蚁贼还能把我大汉国四百年的根基撼倒了不成?诸位看看益州逆贼马相、赵阺,刘焉刘大人到了益州,还不是一战即溃?诸位再想想西疆羌人之祸,大汉国之所以有今日之衰,和羌人之祸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不是羌人几十年来的战乱耗尽了大汉国的财力物力,我大汉国何以窘迫至此?

皇甫嵩接着解释说,北疆之战分三步走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大汉国内局势不稳造成北疆大战失利。他认为,如果同意镇北将军李弘的建议,立即展开幽州大战,迅速平定幽州乱局,在今年内顺利实现北疆大战的第一步,那么,整个北疆的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逆转。明年我们即使无力出战不能实现北疆大战的第二步第三步以彻底稳定北疆,但我们却因此而掌握了整个北疆战场的主动,进退皆能立于不败之地,将来出塞收复失地也就是时间问题。

此时进行北疆大战,虽然极其困难,需要调动整个大汉国所有的力量,但它也有一个好处,它可以把大汉国所有人的目光和注意力都吸引到北疆,吸引到击杀胡人收复失地这件大事上来。为了这一战,天子要出钱,百官要出钱,富豪们也要出钱,而百姓们更要出钱出力,大汉国上上下下每一个人都沉浸在抗击胡人振兴大汉的炙烈气氛之中。这不但不会引发百姓的动乱,反而会让大汉国的臣民们抛弃矛盾,上下同心,齐心协力为了自己的大汉国而战。

崔烈张温杨彪和朱俊几人不同意,他们认为,大汉国从中平元年蚁贼叛乱开始直到现在,五年了,战火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无论是百姓军队还是国家,都饱受战乱的摧残,大汉国的臣民和军队早就不堪忍受了,而大汉国更是摇摇欲坠奄奄一息。这个时候不是发动大战,而是要休养生息了。大汉国就象一个连续奋战了五年的无敌勇士,这位勇士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现在再让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发起最凌厉的一击,其后果必定是油尽灯枯,轰然而亡。

北疆之战一旦开始,有几个忧患。一是军资能否保证,二是百姓能否忍受,三是朝廷能否稳定,这三者任何一个出现变故,北疆之战必败。虽然大战是分三步走,但如今这第一步就受到了这三者的严重束缚。今天大家能在这里争论,完全是因为二十万黄巾军在雁门关大胜了鲜卑人,否则今天大家还在愁眉不展呢。北疆之战假如惨败,因为雁门关大战而勉强控制住的北疆局势必然崩塌。大汉国遭受重击之后会更加不堪一击,一场小小的叛乱也许就能摧毁整个大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