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9章.风卷残云 第3节(第3/5页)

“我们原先估计在最好最顺利的情况下,并州屯田五年可以见效,但现在不要说五年,就是十年都不行了。并州增加六十万人,屯田的难度不是翻一倍,而是翻了几十倍。”

“我们要向陛下上书,要向朝廷要钱,否则,我们一年来的辛苦,一年来的心血统统白费了。”

赵岐怒气冲天地发了一顿牢骚。大帐内诸人屏息无语,不敢做声,担心火上浇油激怒了老大人。这个时候老大人要是倒下了,并州的事就更加麻烦了。

过了很长时间,左彦才小声说道,老大人,陛下在圣旨里说了,此次迁移灾民一是为了戍边二是为了防止灾民暴乱,嘱咐我们务必要安置妥当,并没有提到要给我们安置灾民的钱。根据朝廷现在的状况,朝廷自己赈灾都难以为继了,更不要说给我们钱了。其实,没有钱目前不是我们最大的难题,我们目前最大的难题是没有耕地。去年,为了安置流民,我们把二十五万屯田兵迁走了二十万,这次大战之后,我们把最后五万屯田兵也迁走了,典农中郎将府也迁到安邑去了。但就是这样,耕地还是不够。现在,黑山上流民还在陆续下山,冀州和幽州的流民也还在络绎不绝地赶来,太原和上党两地的人口越来越多,我们早已承受不住了。

李玮叹道,如果我们现在能把北方四郡全部收回来,或者至少把雁门郡以北的疆域收回来,我们至少可以把从北方逃难而来的几十万人口遣送回原籍,然后我们再把一部分灾民北迁,那么太原和上党两郡的人口和土地的问题就解决了。到那时,该放牧的放牧,该屯田的屯田,并州的形势可以因此而迅速得到好转,屯田更是可以早一点看到成效。

徐荣闻言微微一笑,悄悄对李玮做了个赞赏的手势。昨天镇北将军府参加议事的几位幕僚齐齐望向了李玮。李玮此时说出这话可不是随口一叹,而是大有深意。各人眼神复杂,心情都很沉重。

熟知北疆的赵岐听到李玮的话,白眉紧皱,闭目沉思。

唐放缓缓说道,现在收复北方四郡根本不可能,大汉国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如果要出塞作战,至少也要十年之后。六十万流民很快就要进入并州,我们急需解决的是他们的生存问题,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还是说一点现实的问题吧。依我看,西河郡的黄河两岸可以开荒垦地,虽然安置不了六十万人,但至少可以安置一半人口。剩下的一半,我看是不是上书陛下,把他们迁到河东?

谢明立即反驳道,如果陛下同意把灾民迁到河东,还不如就近把他们迁到河内、河南,就是豫州也可以。陛下为什么要花费许多钱财把他们千里迢迢地送到并州?陛下是担心灾民暴乱,祸乱京畿啊。这是陛下迁移人口到并州的最主要原因,戍边屯田不过是个借口而已。另外,河东现在已经有了八万黄巾军,十二万屯田兵,王屋山还有白波黄巾的残部在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陛下和朝廷会同意把灾民迁到河东?那不是花钱找祸事嘛。陛下有意把典农都尉府改为典农中郎将府,还不就是为了安抚黄巾军和屯田兵,担心他们闹事。还有,河东的人口本来就很多,汾河两岸的荒地也都被典农都尉府征用做了军屯用地,河东已经就没有多余的土地安置灾民了。要安置六十万灾民,只有并州自己想办法。

张燕看着唐放,惊喜地问道:“西河还有地方可以垦荒?”

由黄巾军主管的太原和上党两郡一下子来了六十万灾民,这让张燕束手无策,要不是他上面还有镇北将军府顶着,他几乎要崩溃了。

唐放点点头,说道:“从垦荒开始做起,直到屯田成功,我们要耗费惊人的钱财。因为早期必须要开荒,要开挖沟渠,否则没有可耕种的地,也没有灌溉耕地的水。太原和上党两地的屯田就没有这个麻烦,因为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多的荒地和沟渠,给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