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9章.风卷残云 第2节(第3/7页)

朱穆见自己不能说服李弘,痛心疾首,他极力再劝道,如今大汉国内黄巾之祸愈演愈烈,几百万灾民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济和安置,立即就会在一些叛逆的蛊惑下揭竿而起,举兵暴乱,四下攻城拔寨,烧杀抢掠。将军大人,你想想,几百万灾民一旦暴乱,冀、兖、青、徐四州会是一种什么情况?我大汉国会是一种什么情况?攘外必先安内,此乃祖宗法度,岂能有错?

李弘不以为意,他笑着对众将说,这几年黄巾之祸已经逐渐稀少,即使有个别叛逆,也掀不起什么大浪,动摇不了大汉的根本。北疆一定,大军南下,有什么叛乱不能平定?何况洛阳还有北军,各州郡还有郡国兵,担心什么?当年张角张牛角那么大的声势,还不是转眼就给剿杀了。

李弘不再多加解释,挥手命令众将各回本部,准备佯攻渔阳,以策应阎柔和公孙瓒两部人马对叛军发起的攻击。

朱穆仰天长叹,心痛如绞。他对坐在一边的宋文和余鹏说,将军大人为了建功立业,早把国家和百姓的命运抛到了九霄云外,一帮将领更是立功心切,对将军言听计从,根本不考虑将军大人的决策是对还是错。他责问两人道,两位大人为何自始至终一言不发?难道两位大人也同意将军大人的所作所为?两位大人也是贪图功名权势之辈?宋文笑道,将军大人有将军大人的想法,朱大人有朱大人的观点,我和余大人不好横加干涉,但我们认为,相比于朱大人的观点,将军大人要看得更加深远一点。余鹏接着说道,朱大人太悲观了。我大汉国近四百年基业,岂是一帮蚁贼可以撼动,朱大人太小看我大汉国了。朱穆气得差点晕倒,他恨恨地骂道,将军大人如果一意孤行,大汉国迟早都要葬送在他的手上。宋文急忙摇手道,朱大人不要乱说话,这种话不能随便说,要砍头的。朱穆骂道,我都要气死了,还怕砍头?

望着朱穆长吁短叹地负手而去,余鹏担心地说道:“公定兄疯了。”

宋文笑道:“疯了好,免得被大人砍了脑袋。”

李弘上书天子,说乌丸叛军再度对飞狐要塞发起了攻击,张举张纯也重整兵马开始了反攻,大军已经分兵迎敌。他对天子说,这一仗打起来恐怕短时间结束不了,为了确保守住幽州,他恳求天子务必筹措军资,以支援北疆的大战。同时,他也向天子详细阐述了北疆的形势和北疆战局的发展对大汉国可能带来的深重影响。李弘希望自己的奏章能够说服天子和尚书台的一帮大臣们。

李弘给徐荣也写了一封急书。李弘在书中把发动幽州大战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一一做了说明,他要求徐荣想尽一切办法给幽州战场提供粮饷和军械,即使让并州百姓一天只吃一餐,也要维持幽州战场的粮草需要。李弘说,如果天子和朝廷不同意他继续打下去,要求他撤兵蓟城,他打算抗旨不遵。李弘信誓旦旦地说,他要带领大军打赢这一仗,把渔阳和卢龙塞夺回来,把辽西辽东夺回来,平定乌丸人和蚁贼的叛乱,赶走鲜卑人。否则,他就不回并州,战死在卢龙塞得了。

另外,李弘给麴义也写了一封书信,让他尽一切努力克服粮饷断绝的困难,想方设法出兵美稷,把匈奴叛军拖在黄河以南,让他们无力支援拓跋锋。拓跋锋缺少了匈奴叛军这个强力后援,就如同受伤的斗士又断了一支胳膊,实力更显薄弱。

阎柔接到李弘的军令后,立即召集燕无畏、鹿破风、射墨赐三人商量了一下,随即带着九千铁骑急速赶往代郡的代城一带寻找机会。同时间,鹿破风带着一百亲卫向白山而去。他去找楼麓。

本月中,楼麓奉李弘之命,带着一千名白山乌丸的士卒从长城要塞赶回了幽州。李弘说,你带人回白山,先召集你父亲的族众,要是有人不听你的,一刀砍了。你背后有大汉国的天子,有镇北将军府,有几万北征大军,谁敢不听你的?你做了部族首领后,立即把白山没有参予反叛的乌丸部族召集到一起,推选上谷乌丸的大王。当然了,这个大王一定要是你,否则,等我打完了鲜卑人,我就挥军杀进白山,把所有白山的部族统统以叛逆之罪赶尽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