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7章.山雨欲来 第11节(第3/5页)

皇甫嵩知道卢植的心思,他无非想通过加强皇权来逼迫大将军何进图谋不轨。大将军何进在这种风雨欲来的情况下,退,绝对是死路一条,进,尚有一丝生存的希望,所以他为了皇统,为了自己家族的性命,只有奋起一搏。目前削弱皇权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铲除奸阉,以此来换取门阀士族的信任和支持。一旦奸阉除,何进在门阀士族的拥戴下极有可能赢得皇统之争的胜利。

但这期间的斗争非常残酷,血雨腥风是免不了的,因为老奸巨猾的奸阉们肯定也看出了其中蕴涵的无限杀机,天子利用这一招,把他们牢牢地钉在了自己的船上,任何和皇后有瓜葛的中官们都要想想自己的将来。如今的形势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中官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只有依靠陛下的强横势力,再次寻找机会扳倒由自己扶助起来的大将军。早知今日,中官们无论如何都不会自毁诺言,在中平元年劝谏皇上再封这个大将军。所谓作茧自缚莫过于此。万幸的是陛下没有打算牺牲他们以换取门阀士族的支持,他迁升中常侍张恭的弟弟张颢为宗正,还是想借助自己十分信任和依赖的中官们的帮助。当年中常侍曹节和王甫在万分危急的时刻扳倒大将军窦武的事,对陛下而言印象太深刻了。

然而,无论是陛下赢得皇统还是皇后和大将军赢得皇统,如今的李弘都成了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小董侯继承皇统,天子赢了,大汉国因为内部倾轧不免要元气大伤。但如果小史侯继承皇统,皇后和大将军赢了,李弘势必要挟十万大军一泻而下,关东京畿之地将生灵涂炭,大汉国再无振兴之可能。

大汉国在此摇摇欲坠之时,身为大汉国中流砥柱的大臣们不群策群力再兴大汉,反而为了皇统和权势,将大汉国朝着倾覆的深渊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皇甫嵩怒视着卢植,恨不能一拳将他打翻在地。卢植低眉垂首,神情肃穆,仿芳这一切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卢植虽然兵行险着,但只要大汉国各地的叛乱皆平,李弘就有时间腾出手来帮助天子,则天子就有绝对完胜的把握。皇甫嵩虽然很惊骇,很忧虑,但他内心里还是希望天子能够如愿以偿。最令他生气的不是这件事,而是卢植把他推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他和奸阉有仇怨,天下皆知。当年他率军在西凉平叛的时候,被天子罢官回家,起因就是中官赵忠弹劾他。

其次他和大将军何进有怨隙。中平元年他剿平黄巾蚁贼之后,被天子封为左车骑将军,兼领冀州牧。当时他在冀州手握重兵,总督军政,权势非常大。然而大将军何进担心他拥兵自重,祸乱朝纲,多次向天子进言,要求把他调到西凉战场,趁机削弱他的权势。天子最初不愿意。因为当时冀州的黄巾余孽盘踞在太行山一带,还非常猖獗。然而天子禁不住大将军和部分大臣的劝谏,还是匆忙把皇甫嵩调到了西凉平叛。但结果正如天子自己所料,皇甫嵩前脚刚走,黄巾军后脚就下了山。黄巾军在大首领张牛角的带领下,肆虐冀、青、兖、幽四州,为祸达一年之久。朝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平叛,其损耗之大,甚至超过了中平元年的平叛所需。天子为此曾经埋怨过大将军,而皇甫嵩更是恼火。回京后,他一直拒绝拜见大将军,而且还在不同的场合对大将军的行为表示了自己的愤慨之情。

皇甫嵩自从被天子重新征召为尚书令之后,就一直待在尚书台没有回过家,天子不允许他回去,他和朝中的大臣已经很久没有交流过了。今天这事,没有谁会天真地认为这道圣旨都是天子的主意。从众臣看向皇甫嵩的目光就知道,大家毫无例外,都认为这一切是他皇甫嵩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