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3章.风起云涌 第16节(第3/4页)

张牛角在黄巾军的威信太大,惟命是从的人太多,他的话就象去年的天公将军张角一样,和皇帝的圣旨差不了多少,基本上没有人反对。他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

如果真能打下幽州,先解决了地盘问题,对黄巾军来说的确是个稳步发展的契机。幽州距离中原非常远,朝廷要出兵攻打也同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黄巾军暂时可以躲避锋芒,得到喘息的时间。有了地盘,再解决吃饭问题就要简单的多。幽州人口少,可供开垦的无主土地多,这样几百万流民的吃饭问题就可以一次性解决掉。而冀州几个郡就没有幽州的条件。这几个郡本身人口多,土地少,加上从外地涌来的流民,吃饭问题就是想解决都很困难。没有土地可供耕种,说什么都是枉然。

褚飞燕和杨凤一班人见说服不了张牛角,只好抱着大帅肯定能够成功的念头,积极协助他展开远征幽州的准备工作。

褚飞燕在张牛角率部攻击幽州开始,就秘密率部离开赵国,赶到了中山国,准备给张牛角作后援。但他对冀州军队的动向一直非常关注,几乎天天和留在赵国的杨凤联系。

现在赵国只有杨凤,白绕的十万大军,常山只有王当,五鹿的十万部队,而且都不是主力,大部分士兵都是今年春夏的时候招募的流民。这种部队如果和官军的主力对战平原,不输就是奇迹了。仅仅有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不够的。

他和杨凤最担心的就是冀州牧郭典招来援军,展开对赵国和常山的进攻。在黄巾军主力随张牛角远征幽州之际,郭典率军来攻,对黄巾军来说可是致命的一击。凭黄巾军的实力,不可能同时应付得了两个战场,那纯粹就是自取灭亡。

自从黄巾军主动在高邑,瘿陶和冀州官军的主力连番大战之后,官军的主力部队损失较大。张牛角就是要做到这一点,他才敢放心北上。但褚飞燕和杨凤不放心。冀州的官军损失大,郭典就会向朝廷求援,邻近的青州,兖州的官军如果及时支援过来,黄巾军同样会遭到猛烈的进攻。

但张牛角很自信,他认为朝廷不会及时下旨调拨军队赶到冀州战场。因为现在西凉战场上,官军形势极度恶劣,北宫伯玉,边章,韩遂等叛军部队连战连捷,大军直接威胁三辅,威胁长安,朝廷对他们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冀州太行山附近的黄巾军。

就在张牛角命令褚飞燕率部北上支援的时候,杨凤送来了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消息。

甘陵相刘虞在青州平原郡太守刘定的帮助下,已经剿灭了当地的黄巾军刘盘子五万部队。现在甘陵国和平原郡的官军大约五千人正在北上钜鹿郡。另外从冀州牧府衙传来消息,朝廷已经下旨征调兖州的东郡,济北国,东平国三郡部队北上,三郡国加在一起大约也有五千部队。这个月冀州牧郭典和河间郡,渤海郡,安平国,魏郡等地方太守紧急招募了一万士兵,正在信都城临时集训,准备随时开拔战场。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郭典肯定要集结大约三万军队进攻黄巾军。

褚飞燕考虑了许久,压下了这个消息,没有传给张牛角。以张牛角的性格,就是看到这个消息,他也会置之不理,如今箭已离弦,没有回头路了。褚飞燕决定带领五万部队赶赴涿郡支援张牛角,剩下五万部队留在奴卢,以防不测。他无论如何都要去支援张牛角。不仅仅因为张牛角是黄巾军的首领,更重要的是张牛角就象他的父亲一样,一直照顾抚养他长大成人。

褚飞燕的父亲曾经和张牛角一起贩私盐,亲如兄弟。他父亲在一次逃亡过程中被官军杀死了,不久他的母亲也因病逝去,褚飞燕成了孤儿。张牛角带着年幼的褚飞燕流浪江湖,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们亲如父子,感情深厚,这是黄巾军人人皆知的事情。黄巾军的一班大小首领都把褚飞燕当成张牛角的儿子,张牛角自己也这么认为。褚飞燕虽然不叫他爹,但他心里一直把张牛角当作自己的第二个父亲,一个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