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杂谈篇】 书友们闲聊长安兵变(第2/9页)

按照《大汉》一书的人物架构来看,除去书中的虚构角色,基本上历史角色的死都和正史里的结局差不多,原来的人是怎么死都这里还是怎么死。所以,在未来的情节发展,估计吕布是不会这么死去,历史上吕布是战败而亡,就算猛子安排吕布死,起码都会是在以后的征战里战死的。退一万步说,要是真的按照历史把吕布抓了,杀了。那么接下来首先就是吕布的南军出现状况,毕竟那时还是属于“兵为将有”的时代。南军一乱,长公主肯定首当其冲,再下来必定调动外围部队近进来稳定局势,那么两京附近的黄巾系部队就会因为局势的发展而和进京的部队发生摩擦,最后大家都会知道发生怎么结局了。

接下来,张燕、杨凤、贾诩等“造反派”的人,历史的结局都是善终,而且黄巾将领手握十万大军,且全部部署在两京地区,凭李纬的政治智商,没必要去做这么愚蠢的事。加上天子在那里,搞得不好连天子都搭了进去。

再者,看看标题,“长河落日”,“日”不能简单理解是某个大人物的姓氏,放在战略上,是一个大的集团,而这个集团的首领就是这个“日”,当今形势,出了北疆武人集团,势力最大就是以丞相为首的文人反对派集团,当中,杨彪的关中集团是中立派,兖青集团的势力相对较弱,且大部分精英都在曹操手上,不足为患。李纬的北疆士人集团和北疆武人的关系犬牙交错,必不会相互火拼,更不会出现这个情况。那么剩下的,就是长公主赖以依靠,以老蔡为首的旧士人集团。且不讲这个集团是北疆文、武两派的共同反对系,更是代表旧门阀势力和北疆系的新势力相互争斗的主要势力,不要说治国和政治理念和北疆系格格不入。很多事端都是从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恰恰也是豹子十分想除去的目标。而张燕想除去的所谓“奸臣”就是指他们,而豹子想李纬做丞相,其目的也是要除去他们。可以说,就门阀势力在大汉里已经是“千夫所指”的地步,不倒真是对不起老天爷。试想,有他们存在,不好说武人们这辈子都要过着“鸟尽弓藏”的生活,其他文人派系想出头都难。而他们一倒,不但令武人集团安心,更因为所造成的权力真空而发生新的权力重组,对其他文人集团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而因此令朝廷内本来十分尖锐的矛盾得到很大的缓解。

最后,我觉得这场政治战争,到最后不会演变为内战。毕竟历史上有“红军不打红军”的优良传统,“北疆军不打北疆军”也是豹子之所以极力要求所有将领避免卷入政治斗争所期待的结局。还有就是,毛主席尚且能在困境中用不留血的方式解决张国焘,那么,豹子为什么不能通过不留血的方式解决这个“日”呢?连张燕都说他们的举动只是创造有利的政治斗争环境,而不是真的去火拼对手。

钱在哪里书友的分析:

现在有点担心《大汉》的结尾了,照这么写下去的话只有两个结局,一个是李弘篡逆,成立以军人为主的独裁军政府,祸乱百姓,李弘死后军阀割据,五代十国提前到来,但如果李弘长生不老的话也可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另一个结局就是士人惨胜,以李弘为首的一干祸乱朝纲的叛逆被个个击破,大汉社稷暂时得以保存,但不久的将来蛮子南下,五胡乱华也提前来了。

失望,非常的失望,老猛写了500万字的书竟然给我看了这样一个看不懂的悲惨结局。

由军人来操控政府,别说古人不同意,就是现代人也不会同意的。作为军人的职责就是对外征战,朝堂上的事情轮不到军人来发言,再说的难听点军人就是士子政客利用的屠刀,老猛笔下的李弘始终没有完成由武人进化成士人的转变,我觉得是个绝对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