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 大结局 第十一章 投降?(第7/9页)

他决定亲自出城,接受投降。

谢大人到底还是知识分子,他不知道,孔有德同志虽然是个聪明人,却是个聪明的坏人,从他反叛那天起,就没打算回头。

时候到了,孔有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亲自在城门迎接。谢巡抚很受感动,带着几个随从出城受降。

为示庄重,他还去找莱州总兵,让他一起出城。

总兵不去。

不但不去,还劝谢巡抚,最好别去。

跟谢涟不同,这位总兵,是从基层干起来的,比较了解兵油子的特点,认定有诈,坚持不去。

保住莱州,就此一举。

接下来的过程很有戏剧性,谢涟出城后,受到了孔有德的热情接待,手下纷纷上前,亲密地围住了谢巡抚,把他直接拉到了大营。

一进去,就变脸了。

孔有德的打算是,先把谢巡抚绑起来,当作人质,然后又把随同的一个知府拉到城下,逼他传话,让里面的人投降。

这位知府表示配合,到城下,让喊话,就真喊了:

“我死后,你们要好好守城(汝等固守)!”

按常规,此时发生的事情,应该是贼兵极其愤怒,残忍地杀害了知府大人。

但事情并非如此,因为知府大人固然有种,但更有种的,是那位不肯出城的总兵。

他听说巡抚被人劫了,知府在下面喊话,二话不说,就让人装炮弹,看准敌人密集地区,开炮。

敌人的密集地,也就是知府大人所在地,几炮打下去,叛军死伤惨重,知府大人也在其中,壮烈捐躯。

虽然巡抚够傻,好在知府够硬,总兵够狠,莱州终究守住。

但孔有德还是溜了,赶在援军到来之前。

这么闹下去,就没完了,崇祯随即下令,出狠招,调兵。

照目前情况看,要收拾这帮人,随便找人没有效果,要整,就必须恶整。

所以,他调来了两个猛人。

第一个,新任山东巡抚朱大典,浙江金华人,文官出身,但此人性格坚毅,饱读兵书,很有军事才能。

但更猛的,是第二个。

此时的山东半岛,基本算孔有德主管,巡抚的工作,他基本都干,想怎么来怎么来,看样子是打算定居了。

而且此时他的手下,已经有四五万人,且很有战斗经验,对付一般部队,绰绰有余。

所以派来打他的,是特种部队。

崇祯五年(1632)七月,明军先锋抵达莱州近郊,与孔有德军相遇,大败之。

孔有德很不服气,决定亲自出马,在沙河附近布下阵势,迎战明军。

他迎战的,是明军先锋。明军先锋,是关宁铁骑,统领关宁铁骑的,是吴三桂。

猛胜朱大典者,吴三桂也。

虽然按年龄推算,此时的吴三桂,还不到二十,但已经很猛,只要开战就往前冲,连他爹都没法管,对付孔有德之流,是比较合适的。

战斗的进程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杀鸡焉用牛刀。

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已经讲过了,这么多年来,能跟皇太极打几场的,也就这支部队。

而孔有德的军队,虽然也在辽东转悠,但基本算是游击队,逢年过节跟毛文龙出来打黑枪,实在没法比。

反映在战斗力上,效果非常明显。

孔有德的军队一触即溃,被吴三桂赶着跑了几十里,死了近万人,才算成功逃走。

原本孔有德的战术,是围城打援,围着莱州,援军来一个打一个。

但这批援军实在太狠,别说打援,城都别围了,立马就撤。

莱州成功解围,但吴三桂的使命并未结束,他接下来的目标,是登州。

被彻底打怕的孔有德退回登州,在那里,他纠集了耿仲明、李九成、毛承禄的所有军力,共计三万余人固守城池,他坚信,必定能够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