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日暮西山 第七章 不起眼的敌人(第8/9页)

其中,最有意思的理由是:明朝偏袒叶赫、哈达部,对自己不公。

对于这句话,明朝有什么看法不好说,但被李成梁同志打残无数次的叶赫和哈达部,应该是有话要讲的。

这个七大恨,后来被包括袁崇焕在内的许多人驳斥过,凑热闹的事我就不干了。我只是认为,努尔哈赤先生有点多余,想抢,抢就是了,想杀,杀就是了,何苦费那么大劲呢?

杀死一切敢于抵抗的人,抢走一切能够抢走的东西,占领一切能够占领的土地,目的十分明确。

抢掠,其实无须借口。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努尔哈赤将他的马刀指向了第一个目标——抚顺。

有一位古罗马的将领,在与日耳曼军队征战多年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他们不懂军事,却很彪悍,不懂权谋,却很狡猾。

这句简单的话,蕴藏着深厚的哲理。

很多人说过,最好的老师,不是特级教师,不是名牌学校,而是兴趣。

但我要告诉你,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在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是生存。

为了一块土地,为了一座房子,为了一块肉,为了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天,熟悉杀戮的技巧、掌握抢劫的诀窍,无须催促、无须劝说,在每一天生与死的较量中,懂得生存,懂得如何去生存。

生存很困难,所以为了生存,必须更加狡诈、必须更加残暴。

所以在抚顺战役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纵横驰骋的游牧骑兵,光明正大的英勇冲锋,而是更为阴险狡诈的权谋诡计。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抵达抚顺近郊。

但他并没有发动进攻,却派人向城里散布了一个消息。

这个消息的内容是,明天,女真部落三千人,将携带大量财物来抚顺交易。

抚顺守将欣然应允,承诺打开城门,迎接商队的到来。

第二天(十五日)早晨,商队来了,抚顺打开了城门,百姓商贩走出城外,准备交易。

然后,满脸笑容的女真商队拿出了他们携带的唯一交易品——屠刀。

贸易随即变成了抢掠,商队变成了军队,很明显,女真人做无本生意的积极性要高得多。

努尔哈赤的军队再无须隐藏,精锐的八旗骑兵,在“商队”的帮助下,向抚顺城发动了进攻。

守城明军反应很快,开始组织抵抗,然而没过多久,抵抗就停止了,城内一片平静。

对于这个不同寻常的变化,努尔哈赤并不惊讶,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很快,他就见到了计划中的那个关键棋子——李永芳。

李永芳,是抚顺城的守将之一,简单介绍下——是个叛徒。

他出卖抚顺城,所换来的,是副将的职称,和努尔哈赤的一个孙女。

抚顺失陷了,努尔哈赤抢到了所有能够抢到的财物、人口,明朝遭受了重大损失。

明军自然不肯干休,总兵张承胤率军追击努尔哈赤,却遭遇皇太极的伏兵,阵亡,全军覆没。

抚顺战役,努尔哈赤掠夺了三十多万人口、牛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这一切,只是个开始。

对努尔哈赤而言,继续抢下去,有很多的理由。

女真部落缺少日常用品,拿东西去换太麻烦,发展手工业不靠谱,抢来得最快。而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女真正在闹灾荒,草地荒芜,野兽数量大量减少,这帮大爷又不耕地,粮食不够,搞得部落里怨声载道,矛盾激化。

所以继续抢,那是一举多得,既能够填补产业空白,又能解决吃饭问题,而且还能转嫁矛盾。

于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七月,他再次出击,这次,他的目标是清河。

清河,就是今天的辽宁本溪,此地是通往辽阳、沈阳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