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 大坂风云 三十一 一触即发(第2/6页)

木村绝非轻浮之人。传言说,他和真田幸村都认定此次战争在所难免,遂决心裹尸于秀赖马前,为受秀吉公之命被迫切腹的父亲常陆介重兹洗刷污名。这种传闻在全大坂人的眼里都成了事实。秀赖的侍女,以及侍奉淀夫人的女人,全都尊他为“长州大人”。这位长州大人怎会因女色娶妻?

“真可怜啊,定是为了留下血脉。若能得到长州大人的血脉,乃是女子前世修来的福气,他的血脉每个女人都愿意接受。”

在侍女的窃窃私语声中,木村重成极力劝秀赖据城一战。

木村重成生出此心,还是因为父亲之死。

常陆介重兹曾侍奉关白秀次,因被认定蛊惑秀次谋反,被秀吉公赐令切腹。父亲绝非谋叛之人!从少年时代起,重成就有这种想法,在侍奉逐步走向没落的丰臣之主秀赖的过程中,这逐渐成长为一种铁石般的执著:看看重成,这样一个重成,其父怎会谋反?他决意为秀赖殉葬。这看似矛盾,实则合理。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生灵,尽管在知与情之间徘徊迷惘,但仍切不断与宿缘的联系……

重成早就明白片桐且元的心思,也认同石川贞政的见解。实际上,他应划入片桐、织田、石川一派才对。他之所以不知不觉间与大野治房站在同一阵地,除了对秀赖的同情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看不见的宿命的执著。

真田幸村有自己的信念:无论家康如何费尽苦心,战事都不会从这个世上消失。木村重成与幸村往来日久,渐渐接受了这种看法。

丰臣氏大势已去,秀赖更非强主,但能为之慷慨赴死,亦是堂堂正正。然良禽择木而栖,且元、常真、有乐皆弃丰臣而投德川,倒也无可指摘。

“武士的荣誉在于从容赴死。与关东大军轰轰烈烈一战而终,丰臣之名就会流芳百世。”

近日,年轻气盛的秀赖亦大发男儿气,他并不怀疑家康的真心,也不心生怨恨,他有自己的眼光。在了解重成和治长的决断之后,他逐渐悟出,一切都已天定。被常真和有乐父子抛弃,让他悲哀,但浪人的战意让他激切,浪人必会将他推向与家康一战的最前端。如此一来,他的命运已定:大坂城不是他的居城,而是囚禁他的牢狱!要想从这牢狱出去,除了一死,别无他途……

就在秀赖心潮彭湃、感慨万千之时,老女人们和关东使者竟同从二条城回来了。木村重成十分从容地把老女人们带到秀赖面前,却不见关东的使者。重成禀道:“与夫人们同从二条城来的使者要求见大人,我们将其驱走了。”

“把他们杀了祭旗岂不更好?”一旁的大野治房一听,敲打着腿甲大声道。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内心如何想皆无所谓,若杀掉来使,会玷污了右府大人的明德。”重成道。

短短数语,便将与幕府最后的联络切断。

常高院未回来,可即使回来,也无甚可谈。由于激切的浪人不让常高院进城,她只好请大藏局和正荣尼把家康的话恳切地转达秀赖母子,然后返回了京极忠高处。

“唉,总算是平安回来了。大御所还不打算从城内杀出吗?”

披挂整齐的只是治房一人,秀赖仍是身着便服。午后的城内闷热难耐,大藏局和正荣尼全身汗透,她们甚至连秀赖的意思都未弄明白。

二位局探身道:“据小卒们传言,敌人会于二十八日出城……”

“二十八日?”问话的是治房,可这反问究竟是惊其早还是惊其迟,老女人们一无所知。他复问道:“确信无误吗?”

“是。先前定为二十六日,后来听说拖延到了二十八日。对吧,大藏?”二位局问大藏局。